如何正确使用雾化吸入
(特约作者:医院感染研究所贾医生)秋冬季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很多儿童出现咳嗽久治不愈、哮喘反复发作等情况。而面对医生开出的雾化治疗单,家长们通常会有点犹豫,雾化是不是都含有激素?会不会形成依赖?会不会交叉感染?雾化是不是比输液更好?这是很多家长心中的疑虑。01什么是雾化吸入所谓“雾化吸入”是通过物理手段,将药液冲击成小气溶胶药物颗粒,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和肺部病变部位。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可避免或减少全身使用药物,具有无痛苦、无创伤、疗效快等特点,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药物种类多种多样,常见包括激素、支气管扩张剂、解痉药、化痰药、抗炎药、中药等,可以达到湿润粘膜、减轻黏膜充血水肿、稀释痰液、解痉平喘等作用。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雾化吸入列为咽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02常见的临床应用如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应性哮喘、支气管哮喘急性期和非急性发作期、婴幼儿喘息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发育不良、支原体性气管炎肺炎急性期和恢复期、气管插管术中和术后等,均可以给予雾化治疗。使用药物、频率及时间依病情而定。03雾化操作注意事项1、非家庭雾化的患者,医院、诊所进行雾化治疗,避免面罩或口含嘴多人共用消毒不当产生交叉感染。2、在行雾化吸入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有无相关药物过敏史并告知医生。3、雾化尽量选择在餐前进行,有助于雾化后排痰。吃过饭的情况下,要在进食一小时后再进行雾化吸入。4、治疗时应以平静呼吸或间隙性深吸气为佳。患儿在剧烈哭闹、气促、不配合时要暂停雾化。5、治疗时体位应以坐位或半坐卧位为佳,避免仰卧位。婴儿可适当垫高头部,利于药物沉降。雾化面罩要将孩子的鼻和嘴都罩住,并且尽量与面部贴合。一般雾化时间为10~15分钟,如果患儿不配合,可适当缩短雾化时间。6、雾化过程中,应时刻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及神态,如果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紫、异常烦躁不安等现象,应立即停止雾化并就医。7、雾化后须让患儿漱口,并以温水洁面,以免药物雾粒留存于口腔及面部引起过敏。可适当给患儿拍背,促进咳嗽,以便气道分泌物的排出。8、在家中实施雾化后,务必将装置器具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04家长应避免的误区雾化吸入一定要选择专用的雾化剂型的药物,普通剂型无法将颗粒打散到合格直径,不但无效还会引发过敏与刺激;有些家长看到某些雾化药物被大量推广应用,便不遵医嘱自行给孩子使用,此行为一定要避免;还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症状好转,因为担心雾化的副作用,便立即停药。务必注意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疗程足量、规范地进行雾化治疗。05避免应用的药物虽雾化药品多样,且治疗简便易行,但仍要注意有多种常见药物不宜用于雾化治疗。如激素类药中的地塞米松,无雾化剂型,其吸入后产生的雾化颗粒较大,只能沉积在咽喉及大气道,但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少,疗效不佳;抗生素中的庆大霉素,首先抗生素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无治疗作用,且庆大霉素对常见呼吸道治病细菌也非敏感药剂,其无雾化剂型,同时对气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会加重上皮炎症反应;糜蛋白酶,本身常用于稀释痰液,但在超声雾化时液体加热会使蛋白酶变性,会导致气道上皮、肺组织损伤,可使炎症加重并诱发哮喘,不适合雾化。以及一些含有防腐剂药剂、易过敏药物、用于静脉注射的药剂、雾化后颗粒无法达到直径要求的药剂,都不适用于雾化吸入。某些无明确雾化剂型的中药汤剂,也不推荐雾化使用。
赞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yf/9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医堂结节是怎么来的
- 下一篇文章: 智米超声波加湿器体验249元办公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