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www.xfhjyj.com/

定义

人迎为经穴名。别名天五会、五会。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人迎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此穴在人迎脉部位,故名人迎。主治咽喉肿痛,高血压,头痛,瘰疬,饮食难下,胸满气喘,胸满气逆,呼吸喘鸣,瘿气,喘息,食不下,支气管哮喘,扁桃体炎,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咯血,眩晕,胸闷气喘等。

定位

标准定位:人迎在颈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取法

正坐仰靠,与喉结相平,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距喉结1.5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

人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颈动脉三角。皮肤由颈丛的颈横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颈丛的皮神经以外,还有颈前浅静脉及面神经颈支支配的颈阔肌。针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在喉结水平,穿皮肤、皮下组织深进颈动脉三角。该三角内,有颈深筋膜形成的颈动脉鞘,鞘内包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及二者之间后方的迷走神经,舌下神经襻位于颈动脉鞘的表面或鞘内。

层次解剖

皮肤一皮下组织和颈阔肌一颈固有筋膜浅层及胸锁乳突肌前缘一颈固有筋膜深层和肩胛舌骨肌后缘一咽缩肌。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颈横神经、面神经颈支和颈前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舌下神经和甲状腺上动脉分布;再深层有颈血管鞘(鞘内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干),鞘后有颈交感干经过[5]。

布有颈皮神经及面神经颈支,深层为动脉球,最深层为交感干,外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有甲状腺上动脉,当颈内、外动脉的分歧处。

功效与作用

人迎有利咽散结,理气降逆的作用。

人迎有疏调气血、清咽利膈、消肿散结等作用。

人迎、寸口、趺阳3大动脉,在中医脉诊中居于重要地位。人迎者,胃脉也。人得天地之气而成,水谷之气而生。《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迎位高可以迎受天气,经穴属胃可以迎受地气。胃为水谷之海,阳明多气多血。五脏六腑既可迎受其气,使“气凝为人”。

主治病症

人迎穴主治咽喉肿痛,高血压,头痛,瘰疬,饮食难下,胸满气喘,胸满气逆,呼吸喘鸣,瘿气,喘息,食不下,支气管哮喘,扁桃体炎,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咯血,眩晕,胸闷气喘等。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心脏神经官能症;

2.呼吸系统疾病:咽喉炎,扁桃腺炎,声带疾患,哮喘,肺结核,咯血;

3.其它: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肿大,雷诺氏病。

刺灸法刺法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2~0.4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肩部发散散。

注意:人迎穴不宜深刺或强刺激,或留针时间过长,以免发生反射性休克。

灸法

禁灸。

配伍

临床常以人迎配曲池、足三里治疗高血压。

人迎配曲池、太冲,治高血压。

人迎配天突、膻中,治喘逆。

人迎配内关、太渊,治心悸。

人迎配天突、合谷、中封、内庭,有涤痰散结的作用,主治单纯性甲状腺肿。

人迎配太冲、曲池,有平肝潜阳,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高血压。

特效按摩

常用拇指指腹轻轻上下按压人迎穴,每次1~3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压,清咽利喉。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

《针灸甲乙经》:阳逆霍乱,刺人迎。胸满呼吸喝,穷诎窘不得息,刺入人迎,入四分,不幸杀人。

《备急千金要方》:凡霍乱,头痛,胸满呼吸喘鸣,穷窘不得息,人迎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吐逆霍乱,胸满喘呼不得息,项气闷肿,食不下。

《针灸聚英》:足阳明、少阳之会。

古代诊脉的部位·人迎脉

人迎为古代诊脉的部位。指喉结两旁颈动脉搏动的部位,亦称人迎脉。《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颈侧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现不常用。

左手寸口脉的别称·人迎

人迎为中医切脉部位名,即左手寸口脉的别称。《脉经》:“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推荐阅读

贺普仁临床选穴思路(又一篇针灸好文)

积累50年,这是我一生用针的心血结晶(贺普仁)

郑魁山针灸“八法”及临床应用

贺普仁:不轻传的44条独穴艾灸秘诀

手太阴肺经11穴查询

奇经八脉详细解读附歌诀(建议收藏)

??一码不扫,

??何以扫天下?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jc/10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