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精准诊疗的硬“核”技术

——医院核医学科

  提起核医学科,并不多为人熟识。人们谈“核”色变,使核医学科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不敢轻易靠近。那么,核医学科究竟是干什么的?拥有怎样的“核武器”?这里的技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什么意义?请跟随着我们到核医学科探访一番。

  ET/CT(派特CT)在原发肿瘤的查找、转移瘤的发现、肿瘤良恶性鉴别、肿瘤分期、疗效评估等方面有突出优势。2年半来,潮汕PET/CT中心已完成检查近例,年完成汕头、潮州、汕尾、梅州等周边城市患者检查约例。

  吴华教授每周四到我院指导,在他的指导下,我院ECT室现已开展心肌灌注显像、肺灌注显像等国内先进SPECT检查技术,技术水平省内先进。

患者正在接受SPECT检查。医学影像中心开展每天疑难片会诊学习。   据了解,我院核医学科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颇具规模,现有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技术员3人、护士5人。科室下设潮汕PET/CT(派特CT)中心及ECT室,已发展成为集诊断、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科室。该科特邀医院吴华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樊卫教授、汕头大医院刘源教授等国内知名核医学专家为客座教授,定期前来指导工作。与此同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核医学科林晓平副主任医师(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也于近日下沉到潮汕PET/CT中心。她将在这里开展为期半年的帮扶工作,为我院带来目前世界前沿的核医学诊疗理念和技术。   我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黄伟鹏向记者介绍,核医学中的“核”与大家经常听到的“核”不同,核医学是指运用放射性核素进行医学诊断、治疗疾病及研究的学科,目前最先进的分子影像学的排头兵——PET/CT正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显像的。核医学科中任何应用于人体的诊断方法都是通过了严格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过的,不会对人体构成伤害。对于常规检查不能发现或无法确诊的疑难疾病,尤其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性等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方面,通过核医学影像,可以有效避免误诊、漏诊,为患者治疗找出受益最大的方案。      很多人分不清核医学科和放射科,觉得都是拍片子的。殊不知,这两个科室拍的片子大有不同。我院医学影像中心主治医师洪邓辉解释,平时人们常接触的X光、CT、磁共振、超声等多是解剖影像,出自放射科和超声科,主要了解骨头、组织、器官的结构变化。而核医学检查,比如PET/CT、SPECT等属于功能影像,可以了解心脏、脑、肝胆肾、甲状腺等器官的功能,甚至可以看到器官里面血流情况,以及更深的淋巴结、骨头上肿瘤的情况。举个例子,早期肿瘤或肿瘤进行放化疗后,可能局部形态尚未发生肉眼可见的改变,但其代谢已经明显出现异常,此时核医学设备均可敏锐地反映其代谢情况,因此广泛应用于原发肿瘤的查找、转移瘤的发现、肿瘤良恶性鉴别、肿瘤分期、疗效评估等方面,已经成为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好助手。   走进我院派特楼二楼,这里宽敞、明亮、洁净,装修美观、大气。再走近一点,便可以看到一道厚重的银灰色防护铅门,门的里边便是机房,机房里卧着一个“大家伙——”被称之为“医之重器”的PET/CT.这里,便是近年来享誉粤东的潮汕PET/CT中心。年10月15日,国内第5部、华南首部飞利浦IngenuityTFPET/CT正式入驻我院并投入运营。为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我院还联合汕头、潮州等8医院共建潮汕PET/CT中心。目前开展的技术包括18F-FDG全身检查、18F-FDG癫痫灶定位检查、18F-PSMA前列腺癌检查等。2年半来,潮汕PET/CT中心充分发挥区域中心作用,已完成检查近例,年完成汕头、潮州、汕尾、梅州等周边城市患者检查约例,在肿瘤、心脏、神经系统疾病、炎症性病变等多个领域,甚至在很多疑难杂症的精准诊断上有明显优势。   走出潮汕PET/CT中心,记者来到位于派特楼一楼的ECT室。对于这个老牌学科,记者探索一番,发现和PET/CT一样,SPECT(俗称ECT)同样是医学检查中的“尖刀兵”。据介绍,我院核医学科的ECT室目前拥有飞利浦SPECT、甲功仪、骨密度仪、14C呼气试验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得益于国内著名核医学专家吴华教授每周四来院驻点指导,目前,该科室已开展全身骨显像、双肾动态显像、甲状腺显像、肺灌注显像、心肌断层显像、唾液腺动态显像、甲状旁腺显像、异位胃粘膜显像、双下肢静脉显像、骨密度检查、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碘甲亢治疗、锶89骨转移治疗、云克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疾病治疗等,技术水平处于省内先进。年,SPECT检查及科室治疗量0余例,14C呼气试验余例。   采访期间,洪邓辉结合实际病例,详细地为记者介绍了几项目前该科开展较多且诊断、治疗效果较好的项目。项目一 18F-FDG脑代谢显像   患者确诊癫痫12年,一直口服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头颅CT和MR检查没有显示异常。在医生建议下,患者接受了18F-FDG脑代谢显像,终于找到了“责任病灶”:左侧颞叶局部代谢减低灶。随后医生为患者实施了手术,目前已恢复正常。

  18F-FDG脑代谢显像技术揭秘:部分癫痫病患者反复发作,病程长、难以治疗,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可以选择手术治疗。但术前需要准确定位癫痫灶,而癫痫灶往往没有明显形态结构改变,常规CT和MRI无法检出,而18F-FDG脑代谢显像作为癫痫灶定位的诊断方法,其灵敏性达到80%以上,与CT和MRI相比,这种检查方法有着明显优势。

项目二 心肌灌注显像   患者有8年高血压病史,近期总是感到胸部疼痛,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为了解心肌有无缺血,以及缺血的程度和范围,医生为其开展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左心室侧壁和部分下壁心肌血流灌注减低,灌注减低面积占左心室面积的32%,其中占左旋支供血区域84%,占右冠状动脉供血区48%.而患者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术中,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均提示其左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左旋支中段%闭塞。经医生在患者左旋支狭窄部位植入一枚支架,恢复血流通畅,目前患者已恢复正常。

  心肌灌注显像技术揭秘:这种检查主要用于冠心病的诊断,能了解病变范围、程度、责任血管所在、评价预后、疗效评估,其灵敏度及特异性90%.相关研究表明,对于发生冠心病的低危人群,首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受益最大,对于中、高危人群,首选心肌灌注显像评价患者受益最大。

项目三 肺灌注显像

  患者确诊为左肺中叶型肺癌、肺气肿,医生准备为他手术治疗,拟切除左肺。然而,因为患者还患有肺气肿,如果没有经过术前检查评估术后肺功能就贸然手术,可能达不到预定的手术效果。经过肺灌注显像,提示患者术后肺功能预测值0.8L,可以手术。目前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日常生活也不受影响。

  肺灌注显像技术揭秘:肺肿瘤或其他肺部疾病需要手术治疗,在肺叶或全肺切除之后,剩余的肺组织能否满足患者的需要及生活质量,决定了患者能否行手术治疗,特别是合并肺气肿的患者,如果没有术前的准确评估,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肺功能不全,日常轻微活动就会出现气促,甚至呼吸困难。这就要求在术前需准确的预测术后肺功能。肺灌注显像安全、准确、无创,能准确预测术后肺功能,术后肺功能预测值0.8L手术较为安全。

项目四 碘治疗甲亢

  患者有10余年的甲亢伴心脏病史,经口服药物治疗后,甲亢引起的不适症状仍反复发作。我院核医学科综合评估该患者的状况后,发现患者合适接受碘治疗。接受治疗后,患者甲亢症状得到控制:多食、怕热、多汗等症状明显减轻,体重增加,活动后气促得到缓解。半年后复查,患者甲亢症状完全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T3、T4、TSH恢复正常。

  碘治疗甲亢技术揭秘:甲状腺功能亢进征目前有3种有效治疗方法,分别是抗甲状腺药物、手术和碘治疗。抗甲状腺药物疗效良好,但疗程长、复发率高,部分患者会出现白细胞下降等;手术治疗复发率低,但属于有创治疗,可能发生并发症。在核医学领域,目前治疗效果最好的就是甲状腺疾病,采用一次性口服碘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甲亢的首选,也是最终治疗手段。患者喝下无色无味的液体——碘,体内就像是有了一颗“小太阳”,持续发出射线照射病灶。一般在治疗后3个月至6个月症状可得到缓解,总体治疗有效率约为90%,因此,碘治疗被称为“不开刀、不流血的内切除术”。

专家简介

— 吴华 —

  医院核医学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

  擅长SPECT、PET/CT影像诊断和核素治疗甲亢、甲状腺癌、骨转移肿瘤等。现为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华核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委员等。

  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二百余篇,编写专著和教科书二十余部。曾获中国医师奖和中国核医学医师奖。

专家简介

— 林晓平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核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及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我院院长助理;现任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广州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健康科普专家等。

专家简介

— 黄伟鹏 —

  我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岭南名医”。现为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揭阳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委等。   曾主持省医学科研基金课题一项,获市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5篇。   作为医学影像中心(PET/CT室、CT室、MRI室、普通放射科、ECT室)主任,大力推行每日疑难片会诊、每周科内大读片制度,坚持影像诊断与临床、病理追踪结果比较总结,疑难病例回顾学习等,实行科内医生不同部门轮转,并细分专业组,培养影像诊断亚专科人才。中心年完成影像诊断20万例,业务技术水平、诊疗服务质量均处于粤东前列。   年,主持建立了潮汕PET/CT中心,在揭阳地区率先引进和开展PET/CT影像技术。

来源:揭阳日报

记 者:林宝凤

通讯员:黄晓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jc/10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