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回顾章节第二章第三节现代
现代医学
主要治疗方法
01
药物治疗
我国管理部门对药品的定义为:“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根据药物的性质、剂型、组织对药物的吸收情况及治疗需要,药物给药途径可有口服、舌下含化、吸入、外敷、直肠给药、注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动脉注射)等。
(—)药物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所有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不同类的药物可能会出相似的不良反应,同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有量和质的差异。
(二)药物选择原则
1.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用药一般若患者的病情较轻,则选用作用较温和、起效不是很快、副作用轻微的口服药物;反之,病情严重甚或危及生命,则应选用作用强、起效快的静脉制剂。
2.根据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选择药物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不同,所产生的药理作用就会有所差异,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所表现的治疗作用就会不一样,因此,利用药动学和药效学的重要参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结合,可帮助选择有效、合理的药物。
3.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选择用药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作用对多数人来说是有治疗作用的,但对个体来说又有所差异。例如,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婴幼儿和老年人,因其代谢功能和整体反应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则有很大的差异。
4.根据药物的价格或效应来选择用药即比较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冬的焦点在一年一度除夕里期盼,除夕是冬天的一个中心,也是冬之韵味的所在。
(三)合理用药
要做到合理用药,首先要明确疾病的诊断,有选择性地用药;其次,在初步确定使用哪一类药物后,要根据所选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制订合适的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等。此外,要考虑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好达到个体化给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常常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联合用药既可以利用几种药物的协同作用以增强治疗效果,也能减少单一用药的剂量,从而使每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在联合使用时要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药源性疾病是由于用药引起的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的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它是医源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多数药源性疾病是由药物滥用和选药不当引起的。
药源性疾病分为以下几类:
壹
1.甲型量效关系密切,是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引起的疾病,是药物固有作用的增强和持续作用的结果。此型药源性疾病多数可以预测,发生率较高但死亡率较低。
贰
2.乙型量效关系不密切,与药物剂量无线性关系,是与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但与人体的特异体质有关。此型药源性疾病难以预测,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主要包括变态反应。
叁
3.长期用药致病型如长期应用地西泮类镇静催眠药者,停药后可出现焦虑;抗高血压药物可乐定突然停用,可出现血压升高。
肆
4.药后效应型包括药物应用后导致的癌症和生殖毒性的发生,如抗生育、致畸或通过母乳对婴儿引起的过敏反应。这些药物包括性激素类、某些免疫抑制剂、某些抗生素等。
(四)抗生素的合理用药
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如果用药不当,不仅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同时还会产生耐药及其他不良反应。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产生灭活酶使抗生素失活;
②改变靶物质产生耐药性;
③降低抗生素在菌体内的积聚。合理使用抗生素包括合理选药和合理给药两方面。选择抗生素时,首先应分析可能的致病菌并据此来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应用药物敏感试验来筛选抗生素。当病情危重时则应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可能感染的菌群来选用抗菌谱较广的药物。冬的焦点在一年一度除夕里期盼,除夕是冬天的一个中心,也是冬之韵味的所在。
02
手术治疗
手术是外科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是指用各种器械和仪器对机体组织或器官进行切除、修补、重建或移植等,以解除患者痛苦,达到治疗的目的,有时也作为检查、诊断的方法。外科手术根据专科可分为:骨科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产科手术、脑外科手术、胸外科手术等;根据操作复杂程度分为:大手术、中等手术、小手术;
根据急缓程度分为:急诊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
肿瘤手术根据远期的影响还分为: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
根据无菌程度分为:无菌手术、污染手术、感染手术。
手术除治疗作用外,也对机体有不利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局部损伤,包括出血、组织破损、炎症及感染、瘢痕形成等;另一方面是对全身各系统的影响,如能量代谢增强、内分泌系统活跃、循环系统负担加重,腹部手术使消化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等。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有手术后出血、切口的感染、切口裂开、肺不张及感染、尿潴留及感染等。冬的焦点在一年一度除夕里期盼,除夕是冬天的一个中心,也是冬之韵味的所在。
03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或内镜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通过药物、物理、化学等手段直接消除或减轻局部病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可重性强、定位准确等特点,对有些疾病,其疗效优于传统内、外科治疗.治疗技术主要有:
1.血管性介入技术
例如:
①经导管血管栓塞术;
②经导管局部药物灌注术;
③经导管腔内血管成形术;
④经皮血管内支架置放术;
⑤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
⑥经皮血管异物和血栓取出术;
⑦经皮血管内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⑧心脏瓣膜成形术;
⑨射频消融术;
⑩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和药物性血管造影技术等。
2.非血管性介入技术
例如:
①经皮针吸活检术;
②经皮穿刺内、外引流术;
③经皮椎间盘切割术;④输卵管再通术;
⑤腹水-静脉转流术;
⑥脑积水腹腔或静脉转流术;
⑦内支架置放术;
⑧经皮胃造瘘术;
⑨结石处理技术;
⑩“T”形管置换术等。
3.内镜下的介入技术
例如:
①经胃镜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
②经胃镜食管癌支架术;
③经鼻腔镜辅助颅底肿瘤切除术;
④经皮肾镜下碎石术;
⑤经显微内镜腰椎间盘脱出治疗术等。
04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线、电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治疗疾病。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
放射线产生的生物效应有:
①直接损伤,即作用于细胞核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破坏核苷酸间的氢键,甚至切断一条多核苷酸链,导致细胞损伤;
②间接损伤,射线作用于体液中的水分子,导致水分子电离或激活,产生了各种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很不稳定,在含氧情况下容易形成过氧化氢。如果细胞利用这些物质组成蛋白质则容易使细胞“氧中毒”,导致细胞在分裂时死亡。
05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达到预防、治疗疾病和康复的方法。现代物理疗法的方法很多,包括:电疗、超声治疗、磁疗、生物反馈、音乐电疗、光疗、冷热治疗、水疗、高压氧疗法等。目前物理疗法已成为临床治疗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广泛用于:
①各种炎症尤其是慢性炎症的恢复治疗;
②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的恢复治疗;
③各种原因导致的肌肉损伤的治疗;
④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⑤有一些疗法如超声波扩大了原有的作用,成为外科手术工具。
1.电疗包括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低频电脉冲疗法、中频正弦电流疗法及高频电疗法等。
2.超声波疗法利用-lOOOkHz的超声波以各种方式进行人体疾病治疗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目前临床上除一般超声波治疗外,还有超声雾化治疗、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并作为外科或耳鼻喉科手术工具,用强超声波破坏肿瘤组织等。
3.光疗法是利用阳光或人工产生的各种光辐射能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目前,理疗学中的光疗法一般是指利用人工光源辐射能防治疾病的方法。一般分为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和激光4种疗法。
4.高压氧疗法根据其治疗特点,亦被划归为物理疗法。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9
更多业内资讯
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jc/11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些口罩体温计抽检不合格,别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