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最近一直在忙,也是在探索、实践职业规划的路径和方向。谋定而后动。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标签:方法论、职业规划

文章序号:30/45/(今年/总第/目标)

阅读时间:8分钟

写在前面的

年非典之后,我到了北京。当时,中学同学“小龙”在创业,搞咨询、培训。我请教个人咨询的市场如何,比如:职业规划这方面。我当时很有需求,从中医换到IT,也不知道对不对。未来咋发展,应该考认证,还是提升学历,是去外企发展,还是深扎根本土。问题不断,但找不到“过来人”,“大哥”给指导。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候,见过一个项目叫“过来人”。感觉,这个市场确实慢慢起来了,能给后来者一点可能正确的指引,使得小朋友少走弯路,少踩坑。

我呢,这些年也给不少朋友指路。不过,那会我多是劝他们别考这个专业,别干这行。导师曾在课前说:IT和时装模特属于一类,都是吃青春饭的。我在入道之初,看到很多大佬,慢慢的走向管理,走向业务,反正是学计算机的,最后却都不干这个。而我一个学中医的,误入歧途多年,见:戴剑

从中医到IT工程师,20年50倍增。

今天,把这些年的心路历程和大家交个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职业规划

这个问题,其实我一直在思考。并且在有了认知之后,就践行,发现问题就修正迭代。

先看结果,下面是我职业生涯22年的收入曲线图,线性增长,年化递增22%(示意图如下所示,对原图有兴趣的私信我)。数学挺有意思的,出现了两次22。

图1收入曲线

当然,我认识的朋友中,有在7、8年的时间里,收入倍增长的;算起来基本上是2的7次方,指数级的飞升。对于这点我简单分析:是赛道的变化,在基本2年为一个台阶的情况下,跨越了完全不同但有关系的赛道。开始的时候进行行业切换我是有认知的,是我既有发现的规律,后面是最近几年行业的巨变,带来的红利;当然,看见并抓住是完全另外的事。

最后,近来为写这篇文章,发现有个小朋友YJ,这俩年自己干起来了。不同选择,不同的努力,不同的机遇完成了今天完全不同的人生。

话说回来。关于职业生涯我是怎么考虑的?

我一共分3个大阶段,每个阶段10年,去认知并实践。

职业探索期:进入利润中心的乙方

第一个10年是职业探索期,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如前文所述。IT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把IT当作成本中心的甲方;另外一个是把IT作为主营业务的乙方。所以,搞技术,搞IT,应该去乙方。因为对老板来说,如果想增加利润肯定要投入到利润中心,才能为公司创造利润;反之,成本中心,就是要缩减费用。这个规律是年,和泥偶老师闲扯的时候确认的一个重要认知。之后,我曾经在联想,当时有同事被外包给客户,用户饮水机坏了也找他,公司带电的,都认为是他在管,像个电工。我的学生在网上找工作,发现网吧招聘,也写网管。

图2成本中心VS利润中心

2条规律

之后进入第2个十年,这段时间,我发现了两个规律,他们同时起作用。

一个是OSI模型,一个是领先战略。

先说下OSI模型,这个对非计算机相关人员有一点认知壁垒,我简单介绍下。

图3OSI模型

定义

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缩写为OSI),简称为OSI模型。该模型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

目的

规范不同系统的互联标准,使两个不同的系统能够较容易通信,而不需要改变底层的硬件和软件的逻辑。

下面的流程可能可以加深对OSI模型的理解:

图4数据传输模式

第一层:物理层

该层定义了接口和媒体的物理特性;在不同介质(同轴线,双绞线,光纤等)传递比特流;定义数据传输速率,信号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定义网络物理拓扑(网状,星型,总线型等)。

第3层:网络层

该层决定数据的路径选择,将数据从一个网络传送至另一个。互连网络协议IPv4用一个32比特的IP地址定义每个主机。IP地址的形式是四组以点划分的十进制数,范围是0到,如:.79.16.40。

第7层:应用层

该层负责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使应用程序能够使用网络服务。常见的应用层协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yf/13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