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扎达尔之回顾
治白癜风秘方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66445.html
旅游之乐趣,有时在于出行前的预习功课而对未来的憧憬,有时在于回来之后的补课而对以往之领悟。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对于克罗地亚的扎达尔,我是属于后期补课的那种。
动因是前段时间看了钟汉良、郭麒麟主持的旅游节目《漫游记》,里面有克罗地亚的几个地方,于是勾起我的回忆。
那是年11月18日上午,我在克罗地亚的扎达尔游逛了半天。
划船的少年——
克罗地亚扎达尔老城与大陆之间隔着一条河,古时是护城河,现在有桥相通。
早上的阳光中,少年在河上以不同的姿势来回练习划船,让人感觉到古城之外的阳光、活力、未来、希望。
双人划
通往扎达尔古城的桥
扎达尔位于一个延伸到亚得里亚海的漂亮海角之上,是背靠石灰岩山脉面向遥远的岛屿。
扎达尔地区在史前时代就有人居住,在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而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大量前来定居的人,在伊利里亚人之前,这里的居民是一群拥有史前印欧文化背景的古代地中海居民,他们被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迁移到欧洲的印欧语系的民族同化,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利布尔尼亚人,扎达尔是一个利布尔尼亚人的居民点,在公元前9世纪建立,最初古城建在一个小石岛上,古城的海堤与大陆之间通过一条狭窄的地峡连接在一起。
……(此处省略几个世纪的纷争变迁)
在16世纪到17世纪,扎达尔遭到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攻击。在16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了扎达尔的大陆部分,而古城则一直处于土耳其炮兵的攻击范围内。由于土耳其人的威胁,扎达尔古城开始修建城堡和城墙,在长达40年的建设之后,扎达尔成为了达尔马提亚(克罗地亚的一个地区)最大的防御城市,通过一系列的城墙、城堡和护城河来保卫城市。扎达尔古城的护城河(克罗地亚语:Fo?a)是在16世纪上半叶修建完毕的,但后来在意大利占领时期护城河被完全填充。这个被填充的护城河是在古城的东面,即“陆地之门”(后面分享)那边,这样,古城的东面又与陆地相连了。
古城北面与陆地之间的水道在过去实际上是天然的护城河。
这座桥,最方便人们来往于陆地与古城之间,它不允许机动车通行,它不是古迹,却是我从此处第一次走进扎达尔古城的通道。
水道东端的尽头是陆地,所以我在“双人划”里题道:“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并非调侃,更无深意,直说他们再划就到头了就得往回赶。
机动车从陆地过来沿古城北面单向行驶,环岛之后从“陆地之门”单向驶出古城进入陆地。
水道东端的尽头。
古城门(1)
过了桥,便是扎达尔古城的北门,它引用了古罗马拱门的风格,但残存的艺术元素已不多,是古城四道门中最平平无奇的一道门。
过了门洞之后左侧有步梯上城墙。
为什么提到古罗马?只因扎达尔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亚得里亚海东岸的重要港口,历来都备受各方势力的觊觎和争夺,一个小小的扎达尔,其历史比整个欧洲历史的还要错综复杂,其统治者轮番上阵:古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威尼斯共和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一战二战被意大利收编,二战后加盟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再经历南斯拉夫内战和南斯拉夫解体,之后,扎达尔才成为新国家克罗地亚的一部分。残存的古迹怎能不遍体鳞伤?
古城门(2)
扎达尔古城的东门没有开放,东城墙外是已经被填充了的护城河现在是公园,
东城墙内是五井广场,建有梯级上城墙。
这城门依然保有罗马石柱元素,门的上方是一个文艺复兴风格的石板,之上模糊可见装饰着一头带翼的狮子浮雕。飞狮,是威尼斯人留下的印记。
飞狮在传统上与威尼斯城的守护人圣马可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是公认的威尼斯的象征。飞狮出现在威尼斯共和国(8世纪——年)所有的官方公文上,在舰队每一艘船升起的旗幡上,造币厂将它雕刻在硬币上,工匠们将它雕刻在威尼斯共和国领土的所有城墙和城门上。
要说明扎达尔与威尼斯的关系,必须回顾历史:
在扎达尔中世纪发展的时期,由于它在东亚得里亚海岸中心的战略地位使得城市遭受威尼斯共和国野心的威胁。
年扎达尔向威尼斯共和国寻求保护以对抗奈雷特瓦海盗,威尼斯人迅速的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年一支由威尼斯共和国总督皮特罗二世·奥尔塞奥洛统率的舰队在击败海盗之后,在科尔丘拉岛和拉斯托沃岛登陆,达尔马提亚人惊奇的发现威尼斯舰队的到来并进行了微不足道的抵抗,除了特罗吉尔与威尼斯人进行了血战并最终屈服于威尼斯之外,其他达尔马提亚城市都被威尼斯人轻松占领,但是拉古萨共和国被迫采用纳贡的方式从而避免了被威尼斯人占领,而早期扎达尔进贡给克罗地亚国王的也转而进贡给威尼斯共和国,这种进贡持续了好几年。
扎达尔居民开始寻求扎达尔的全面独立,从11世纪30年代起,城市正式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附属,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是趾高气扬的扎达尔贵族马迪家族,在与东罗马帝国谈判之后,年克罗地亚国王佩塔尔·克雷希米尔四世正式将扎达尔纳入克罗地亚版图。后来,在德米塔尔·兹沃尼米尔国王于年去世后,随之而来的王朝更替,年扎达尔接受了第一位克罗地亚-匈牙利王国国王科洛曼的统治。
与此同时,威尼斯共和国发展成为了亚得里亚海上真正的贸易强国,并开始攻击扎达尔,在到年和至年间,扎达尔反复被威尼斯共和国的军事力量入侵,最终,扎达尔选择了反抗,恳求罗马教皇和克罗地亚-匈牙利王国国王的保护。
……(歇一歇,后面继续)
我觉得前面古城门(1)北门门头上应该也有类似的设计,只因战火的原因没能得以保留。
古城门(3)
陆地之门:位于扎达尔古城的东南位,出了这道门就是陆地部分了(机动车只能单向行驶)。曾经的护城河就位于此门及至东城墙之外,后来在意大利占领时期护城河被填充,而我们看到出海口的地方并没有填,现在成了众多小汽艇停泊的小港湾。顺眼望去的城墙转角(西南角)之内便是扎达尔大学。
陆地之门是扎达尔古城的地标之一,建于年,由威尼斯人以文艺复兴效仿古罗马建筑风格而建造,设计者是威尼斯建筑师米凯莱·圣米凯利。
城门的大部分细节保留较好,城门正中央雕刻着飞狮圣马可雕像,这是公认的威尼斯的象征(飞狮出现在威尼斯共和国所有的官方公文上、舰队每一艘船升起的旗幡上、硬币上、工匠们将它雕刻在共和国领土的所有城墙和城门上,直到年威尼斯共和国沦陷)。飞狮前爪抓着福音书,飞狮之下是扎达尔守护神圣西蒙骑马的雕像,诠释着对扎达尔历史的坚守。小门上有个面带审视表情的头像,仿佛穿越这个门的人都得经受他的质询。城门上后来刻有碑文,记载了年的勒班陀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神圣同盟舰队”击败了奥斯曼海军,令奥斯曼帝国从此失去了地中海的霸主地位。
这座大理石砌起的精美城门屹立在此近五百年了,扎达尔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通过这座保留下来的城门延续到今天,令人感叹。
继续回顾历史:
扎达尔和威尼斯若即若离的关系,使威尼斯立心坚决占领扎达尔。
在年,威尼斯总督恩里科·丹多洛使用十字军,在他们前往巴勒斯坦进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围攻扎达尔,使城市遭到巨大的破坏。起因是这样的,那时十字军战士求助于威尼斯舰队将他们运送至埃及,因他们没有带够路费,好吧那就互相利用一下吧,威尼斯于是动用十字军围攻扎达尔,当城市被攻克,遭到彻底的搜查、摧毁和洗劫时,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王国国王埃梅里克控告了十字军的罪行,于是有了关于异教徒混入十字军导致上帝的军队去攻击一个基督徒的城市的争论。然并卵,扎达尔已然被攻克,并遭到巨大的破坏,城市的人口逃到周边地区,教皇英诺森三世将威尼斯开除出教籍,而十字军也因参与围攻扎达尔而声名扫地。
……
古城门(4)
海之门:这座面对港口的城门又称为圣克里索格诺斯门——守护者之门,这城门建于年。位于北城墙,门外是海峡,隔着海峡望陆地,出门没有桥,转右走,可达通往陆地的新桥。
此门的设计元素在经过历次战火的洗礼,大部分幸存了下来,清晰可见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既借鉴又创新的古罗马拱门与镶柱,门上的石板刻有文字,是纪念年打败奥斯曼帝国的海战记述。石板上方浮雕向内是提枪骑马的扎达尔的守护神圣克里索格诺斯,向外面海的是威尼斯的象征——飞狮。
看着城墙上停满的汽车,就知道这城墙是多么的“宽厚得体”啊!
继续回顾历史(接上):
两年后的年,在来自于希贝尼克的克罗地亚贵族多马尔德的领导下,大多数难民返回并从十字军残部手中解放了扎达尔这座城市,年多马尔德成为扎达尔的城主,但第二年威尼斯当局就重新起草了和平协议,和平协议对于扎达尔居民来说非常苛刻,扎达尔市议会的唯一利益是三分之一的城市港口税收,这些甚至可能不足以维持市议会必需的开销。
扎达尔的商业由于在威尼斯统治下缺乏自治而受到打击,而在更加封建的克罗地亚-匈牙利王国统治时期,城市则享有相当多的自治权。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起义(–,s,–)则最终使得扎达尔在年通过《扎达尔条约》回到了克罗地亚-匈牙利王国国王路德维克一世的统治下。在路德维克一世去世后,扎达尔又处于西格斯蒙德国王的统治下,之后是拉迪斯劳斯·安茹的统治,在他统治下,克罗地亚-匈牙利王国卷入了一场血腥的内战中。年,威尼斯共和国看到拉迪斯劳斯将被击败,尽管自己的军事实力已经不如当年了,但威尼斯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主动向拉迪斯劳斯提出购买达尔马提亚(扎达尔包含在这地区里)的主权,出价仅仅,个达克特。当拉迪斯劳斯明白自己无论如何已经失去了这个地区,编接受了威尼斯的条件,扎达尔便随着达尔马提亚以低价被卖给了威尼斯人。
威尼斯共和国拥有扎达尔的主权直到年威尼斯灭亡之前。随着《坎波-福尔米奥条约》的签订,在威尼斯共和国于年灭亡之后,扎达尔与克罗地亚的其他地方一起被奥地利帝国统治。
几口气回顾历史到此,终于说完十六世纪建的城门为何有威尼斯的象征——飞狮。
塔堡
体状是五棱柱,又称棱堡、五角炮楼,位于扎达尔古城东墙,旁边是五井广场,
前面古城门(2)说的东城门也在旁边。
塔堡的建造是十六世纪初为防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炮火攻击而与城墙、城门、护城河、城市公共蓄水池等设施一起建设的防御体系,为了给建这些设施提供土地,许多房屋和教堂被拆除。
现存的塔堡只有这座了。
五井广场
位于扎达尔古城的东城墙及塔堡旁边,五个井口一字排开,下面是城市公共蓄水池,它的建造是十六世纪初为防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炮火攻击而与城墙、城门、护城河等设施一起建设的防御体系,它提供给城市生活用水直至年才停用。现五井广场已成为扎达尔举办音乐会和活动的热门场所,也是当地人的休闲场所。
五个井口的构造以及为汲水省力的滑轮仍然保留着。
广场中央地面的玻璃之下是古罗马城市的遗迹。
下黄上粉的房子是杜克宮的侧面,那是历史建筑,现在是展览馆。
右边建筑也是杜克宮的侧面。
古今建筑与当街的餐吧一起诠释着古城当今的气象。
广场西北角单独矗立的古罗马柱是古城里现存单独矗立的两根之一,另一根在罗马广场。竖条纹的柱身上的细节破损仿佛诉说着它的沧桑。
圣西蒙教堂
建于17世纪,巴洛克风格,这里供奉着扎达尔的四位守护神之一圣西蒙(就是陆地之门的飞狮下面骑马的守护神雕像)的遗体,保存在14世纪后期由弗朗切斯科·达米兰设计的石棺中,上有镀金浮雕,描绘了圣西蒙的生平,以及来自意大利帕多瓦的CapelladellArena的复制品。
教堂位于五井广场以北,它高高的轮廓分明的钟楼在广场就能看到。
人民广场
扎达尔古城的Narodnitrg,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在,它都是扎达尔公共生活的中心,
广场由市政厅、钟楼(上图)、大公府(下图)三面环绕,
虽然建成时间不一,但建筑物忠实体现古罗马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大公府门楣之上的石板刻有一串罗马数字写着古城的岁数,
市政厅的墙壁有精美的浮雕。
从北门(门前有桥的那个门)沿着石板铺就的古街走到人民广场只须经过三座楼,
楼与楼之间有小档铺。
向档主打个招呼,向古城打个招呼!
古典的建筑现已担当商业用途,
在铮亮的石板古街上,随着人们的脚步,继续探寻扎达尔的古往今来。
扎达尔大学
建于年,这所大学当时是多明我会修道院的一部分,是克罗地亚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并至今保存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献和重要宗教音乐的收藏,同时这里还是克罗地亚第一部小说和第一批克族报纸的诞生地。大学年关闭,年重建。如今,扎达尔大学是克罗地亚最大的公立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25个科系,包括:英语系、考古系、古典语文系、克罗地亚与斯拉夫研究学系、生态系、农业与农作物系、经济系、民族与文化人类学系等。扎达尔大学开设本科、硕士及博士级别专业课程。
大学位于古城的西南角,而我路过的时候却只顾眈天望地,忽略了多明我会修道院及大学,只拍到大学最靠外的两座楼(以上两图),而注意力放在了大学对面的大排档般的餐吧、少年活动室。
今日英才得作育,他朝天际有翱翔。
有一种案件叫“咬佢唔入”,有一地橡果“爱之不能飧”。
美味果肉藏在坚硬外壳里,实在咬佢唔入、咬佢唔入啊!
10年以上的橡子树才开始挂果,作为橡子树的种子,橡果象征着潜力和耐心。在北欧和凯尔特文化中,橡果象征着生活,生育和永生。这种可爱的果实也被认为是运气,繁荣,青春和力量的象征,它的特殊的造型也是很受设计师喜欢,经常出现在饰品和艺术品中。
移动的垃圾桶。清洁工只捡扫垃圾,不会扫走树叶和果子。
旅游本无该不该,
怎么开心怎么来。
成群结队多精彩,
两人同游互担待,
一人出行独往来,
身心健康好自在。
悟着鸟语待花开,
坐在海边发发呆。
蹉跎岁月千几百,
罗马广场应犹在?
罗马广场犹在,
只是容颜改。
少年不识愁滋味,
跑去又跑来。
罗马广场是扎达尔最大最古老的城市广场,建成于公元三世纪,是罗马的第一任皇帝奥古斯建立的。广场西北面的建筑是圣多纳图斯教堂、圣阿纳斯塔西亚大教堂的钟楼,教堂前面有罗马论坛遗址、古罗马宫殿遗址和倒塌的罗马柱等等,它们是克罗地亚文化源头的见证。如今虽然遍地断柱残亘,但经简洁的现代主义设计,形成新的城市广场,延续了它自古罗马以来的用途。
上图右边巷子尽头就是海之门。
罗马广场上的这根罗马柱叫“耻辱柱”,是古代用来把犯错误的人捆绑示众或对犯人处以枷刑的石柱,上面满是弹孔。
它位于罗马广场西面。这是扎达尔古城内仅存的两根能完整地单独矗立着的罗马柱之一,另一根在五井广场。
圣玛丽教堂
StMarysChurch位于罗马广场的东面,始建于年,年建成而成为本笃教会的修道院,罗马建筑风格的钟楼完好地保留了多年前的风貌。据说,这座修道院是由一位名叫“齐卡”的扎达尔贵族妇女出资,为本笃会的修女们兴建的。
在圣玛丽教堂内,于年设立的宗教艺术常设展览就位于此,这是在克罗地亚最值得一看的展览之一,名为“扎达尔的金银展”。
考古博物馆
ArcheologicalMuseum在圣玛丽教堂北边,博物馆有三层,每个楼层展示一个部分:第一个是史前地区的发展,第二个是古董时代,第三个是早期的基督教时代。展示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和铁器时代,珠宝发展;罗马和伊利安人,到中世纪克罗地亚人(荷瓦人)的航行,更多的是罗马遗址的文物等等,参观者可以阅读克罗地亚语或英语的解释,门票30库纳,内有空调,还有导游书可带走,很多人都说绝对超值。
圣多纳图斯教堂
StDonatusChurch位于罗马广场的西北面,这是一座前罗马风格的雄伟的圆形建筑,始建于公元九世纪,最初被命名为圣三一教堂,十五世纪重修后,以主教多纳特名字命名,它是扎达尔历史最悠久的教堂,是扎达尔最重要的历史景点之一,是扎尔达最杰出的标志,在城内现存14座教堂中享有特殊地位。
圣多纳图斯教堂外形由几个圆柱形组成,外壁与第一层的内壁连接,在内筒中形成一个通道。内顶是一个球锥状穹顶(故此有人说它是拜占庭风格),由六个壁柱和两根柱子支撑,这是原始罗马论坛的一部分。
圣多纳图斯教堂的用途一直在改变,曾经作为军事仓库,酒窖和考古博物馆等。由于其穹顶的独特设计,其间的音响回声效果十分美妙,所以到今天,都被用于音乐表演(“圣多纳的音乐晚会”)。
圣多纳图斯教堂旁边的钟楼属于圣阿纳斯塔西娅大教堂。
圣阿纳斯塔西亚大教堂
St.AnastasiasCathedral(也称扎达尔大教堂),名称来自扎达尔四个守护神之一的圣阿纳斯塔西亚(St.Anastasia)。教堂融入了许多时期的建筑风格,建筑最初始建于九世纪的拜占庭人,最古老的部分是一个早期的基督教教堂,下半部偏罗马式的外观形成于12世纪的。上半部以及拱门、玫瑰窗等则是哥特式的风格。年在十字军的包围和征服的战争中大教堂被损坏,后来得到扩建。
圣阿纳斯塔西亚大教堂是整个达尔马提亚地区(扎达尔属于这地区)最大的大教堂,教堂内有圣阿纳斯塔西亚的圣骨箱、罗马时期的石祭坛,大殿内众多的科林斯立柱,侧廊的雕塑盛会等等,令这个大教堂称为扎达尔的瑰宝。
教堂的钟楼,位于扎达尔古城东西走向的、最主要和最著名的步行街Kalelarga大街上(也被称为宽街),并在罗马广场醒目可见、在圣多纳图斯教堂的旁边(见前面罗马广场的图)。钟楼建于15世纪下半叶,于年完工,由英国建筑师TGJackson设计。这是扎达尔古城内最高的钟楼,登顶钟楼可以欣赏到整个城市的美景。
大教堂前的广场称为时尚广场,橙黄色房子门前就是步行街Kalelarga大街,往东经过罗马广场、人民广场,可达五井广场。
时尚广场上的绿色大楼除了向着广场开的一个门进去是时尚广场办事处之外,旁边几米外(在Kalelarga大街上)还有一个门,里面是天主教扎达尔主教区(Zadarskanadbiskupija)。
以上两图的左边粉色房子是NADBISKUPSKO神学院。
神学院隔一间是圣埃利亚斯(SaintElias)东正教教堂,这是教堂的钟楼,它离“耻辱柱”不远。
站在圣埃利亚斯(SaintElias)东正教教堂钟楼处往时尚广场看,左边粉色房子是NADBISKUPSKO神学院;
站在时尚广场往圣埃利亚斯(SaintElias)东正教教堂钟楼看,右边粉色房子是NADBISKUPSKO神学院。钟楼与神学院之间有一座橙色房子,是个古典体育馆(ClassicalGymnasiumIvanaPavlaII)。
站在时尚广场往东看Kalelarga大街,右边是圣阿纳斯塔西亚大教堂和它的钟楼。
任它乱云飞渡的同时,
我们欣赏一下扎达尔古城时尚广场天主教扎达尔主教区(Zadarskanadbiskupija)所在的绿色房子的窗框外饰,窗框附墙饰柱的柱式依我的理解是罗马五柱式中的罗马复合式柱式,将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涡卷加到科林斯柱式芼莨叶柱头上。
站在时尚广场往西看Kalelarga大街,左边粉色房子是NADBISKUPSKO神学院,右边房子(它的上部是绿色没在图中,下部是石原色)是天主教扎达尔主教区(Zadarskanadbiskupija)所在地。大街正对着的是我们的健康女神教堂(ChurchofOutladyofhealth),里面收藏了一幅15世纪的画作”OurladyofKastela”,很受当地人的推崇和喜爱。
大街从女神教堂旁边绕过,走过了红色圆顶的后殿和钟楼之后,便是头像公园(ParkofHeads),园内有十几座与扎达尔古城有关的名人雕塑。
公园旁边有停车场。公园西面和北面的道往外走就是海边了。发现这里也有五井广场那种水井哦,说明古城的蓄水系统(蓄水渠)贯通全城。
呵呵,我们的健康女神!坐下来喝一杯、聊聊天,再逛吧!
看不见的教堂——
古城西面海边的城墙内,是机动车道,道旁的大楼图中所见,而大楼后面有一座教堂是图中看不见的,那是圣弗朗西斯教堂(StFrancisChurch),是年签订“扎达尔和平条约”的所在地。为了说明方位,借用网上的一张俯视图来画个圈标注一下。
扎达尔古城这个的小小半岛上,至今保留着14座教堂,但看不见有一座清真寺,也见不到穆斯林!这就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打巴尔干半岛的几十年时间里,扎达尔古城始终没有被攻克的明证!是当年扎达尔古城花大力气修筑的防御系统所立的功劳!
古城西面的海边有两座滑梯,这就是地图上标注的游乐场了,其实只是个儿童乐园。
孩子们好调皮盏鬼。
想起早上在扎达尔新城过桥来古城的时候,看见老师们拖男带女地领着孩子们进古城,他们一定是直奔这个儿童乐园来的。
老师推车要加把劲啊!这是迎五一还是迎六一的节奏啊?
三人行必有我师
扎达尔古城西面伸出去的长条是旧码头,南斯拉夫电影《ZalazakSunca》曾在此取景。
虽然面向外海,出海方便,但这个码头现在已不大用了,改到陆地以及桥附近的海峡两岸,以方便搭乘。
也是的,如果让广大的游客横跨整个古城来搭你,那太折腾了,码头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哪里还有海鸟站着睡觉的地儿呐。
对岸是乌格连岛(Ugljan),
黄昏的时候,太阳将在这片岛屿的右边缓缓下山……
古城西面的著名的两个现代景点:海风琴、”向太阳致敬”广场,它们的设计者都是建筑师尼古拉·巴希奇。
海风琴的全称叫“海岸管风琴”,制作完成于年,是全世界第一个利用海洋潮汐原理发声的特大型孔洞海岸风琴。这个长达70米的海风琴,表面只是一排伸向大海的汉白玉阶梯,但在阶梯内部却装有35根口径不同的铜管,而且,7组石阶对应着7个音阶。当铜管中的空气被一波一波的海浪推动时,美妙的音符便飘散在大自然之中了。海风琴荣获了年欧洲城市公共场所设计大奖。听着海浪演奏的没有预设的旋律,不由人流连忘返,但队友的集结号已经响起。
两般颠倒入虚无,
自然显个真消息。
Thegreetingtothesun——
在克罗地亚扎达尔面对着西边天空的海边地面,有由片多层玻璃平舖在直径22米圆圈上的太阳能灯光舞台,它就是Thegreetingtothesun“向太阳致敬”,玻璃板下边安置着太阳能电池和LED灯管,白天的它吸收着太阳的能量,到了夜晚就开始灯光秀演绎。当夜晚来临,城市光廊即启动,整座圆形广场像七彩霓虹灯一样,地面上的LED灯不以电脑控制,完全由海浪来控制与启动,色彩、光影不会重复,但若白天的太阳能不足,或所储存的电源不足时,当晚便会暗淡或发不出光来。日落时,是拍照Thegreetingtothesun的好时机,人影在夕阳的照耀下可达倒映在LED的面板上,但人多时,大家又蹦又跳,根本找不到一处可拍照的地方。听说后来用栏杆围住不能进内了。
外围刻有经度以指示世界其它区域的方向。
我们那时游客很少。可惜行程不允许我们逗留到傍晚以及亮灯时分。
别辜负了澄碧中密密麻麻的鱼,
整它一个抛丝钓吧!
好想在这岸边开家餐馆,
曰一鱼百味专门店,
每当客人点了菜单,
才从容地拿着网兜出来海边捞一把……
岸边的艇那么多,
却没见有捞鱼的,
船家和游客在意的都不是近处的鱼,
各自有各自的情怀。
是时候挥手告别了,
可以目送离岸,
不忍背道而驰,
回眸之际,给您一个大大的“赞”。
就算渐行渐远,
余光里还有扎达尔大教堂的钟楼。
不只车缝中的美女才是古城前的风景线,
闲聊的大妈也有优雅。
是的,古城的停车位好难找,
街道狭窄只够单行,
新城岸边的车位与船位连成一片,
却也只能是赌个彩数。
阳光咪忽了我的眼睛,
对新城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yy/13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塞华青旅塞尔维亚欧洲第一个免签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