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每日一题
1、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
A回肠末端
B直肠与乙状结肠
C升结肠
D降结肠
E整个结肠
2、霍乱患者泻吐期临床特点不包括
A多数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
B多数腹泻伴有里急后重
C大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或无法计数
D粪便以黄水便或清水便为多
E粪便有鱼腥味,镜检无脓细胞
3、伤寒患者最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部位是在
A回肠末端
B升结肠
C乙状结肠
D肝、脾
E心、脑
4、典型霍乱患者,发病后最先出现的症状是
A畏寒、发热
B声音嘶哑
C剧烈腹泻,继之呕吐
D腹部绞痛
E腓肠肌痉挛
5、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不能检测到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是
AHBsAg
B抗-HBs
CHBeAg
DHBcAg
E抗-HBc
6、诊断钩端螺旋体病的血清学检查方法为
A肥达反应
B外-斐反应
C补体结合试验
D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
E红细胞溶解试验
7、晚期血吸虫病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巨脾型
B腹水型
C侏儒型
D脑型
E肺型
8、甲型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
A潜伏期
B黄疸前期
C黄疸期
D恢复期
E慢性期
9、伤寒的并发症中最严重的是
A肠出血
B肠穿孔
C急性胆囊炎
D中毒性脑病
E肺炎
10、艾滋病患者肺部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白色念珠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疱疹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肺孢子菌
1、患者,女,28岁,已婚。颈前肿物10余年,渐渐增大,边缘不清,皮色如常,无疼痛,可触及肿物表面结节,随吞咽上下移动。其诊断是
A肉瘿
B石瘿
C瘿痈
D气瘿
E血瘿
2、患儿,女,6岁。左侧颈旁肿痛结块3天,皮色未变,肿核形如鸽卵大,活动度不大。外治应首选
A冲和膏
B金黄膏
C青黛膏
D红油膏
E白玉膏
3、患儿,女,7岁。结喉处红肿绕喉,根盘散漫,肿势延及颈部两侧,按之中软,有应指感,治疗应首选
A内服普济消毒饮
B外治以菊花汁调制玉露散箍围束毒
C半流质饮食
D切开排脓
E药线引流
4、患者,男,40岁。结喉两侧各有1个3cm×2cm×1cm,表面光滑,质地韧,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的肿物。为明确诊断,应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胸颈部X线
B血常规
C血气分析
DT3、T4
EI扫描
5、患者,女,52岁。肉瘿病史3年。近来颈前肿块突然增大,质地坚硬如石,推之不动。应首先考虑的是
A失荣
B瘰疬
C瘿痈
D气瘿
E石瘿
6、患者,女,48岁。颈前肿物,生长迅速,质地较硬,轻度疼痛,表面不平,推之不动,声音嘶哑,随吞咽活动减弱,同位素I扫描显示为冷结节,应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A中药外敷
B中药内服
C中药内服、外敷
D内服、外敷、熏洗
E手术治疗
7、患者,女,45岁。颈部肿块,轻度疼痛,生长迅速,坚硬,表面不平,推之不动,随吞咽上下移动减弱,颈淋巴结肿大,声音嘶哑。同位素扫描:冷结节。其治疗是
A中药内服
B中药内服加外用
C中药外用
D手术切除
E以上均非
8、患者,男,48岁。肩背皮肤浅层肿块,与皮肤粘连,瘤体表面中心有黑色粗大毛孔,挤压时有臭脂浆溢出,其诊断是
A脂瘤
B肉瘤
C流痰
D血瘤
E筋瘤
9、患者,男,36岁。背部左侧肿物约3年,大小约3cm×3cm×3cm,经常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检查后确诊为脂瘤,其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中药外敷
B中药内服
C神灯照法
D针刺治疗
E手术摘除
10、患者,男,45岁。左上臂内侧有一肿块,呈半球形,暗红色,质地柔软,状如海绵,压之可缩小。应首先考虑的是
A气瘤
B筋瘤
C脂瘤
D血瘤
E肉瘤
1、B
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见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但是重症者可累及整个结肠,甚至回肠下段。所以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直肠与乙状结肠。故选B。
2、B
霍乱患者泻吐期主要为无痛性剧烈腹泻,不伴里急后重;先泻后吐,一般无发热,少数患者有腹部隐痛;起初大便含粪质,后为黄色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无粪臭;大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甚至无数次,甚至便失禁,所以A、C、D和E均是泻吐期的临床表现,故选B。
过关点睛:霍乱泻吐期临床表现:无痛性剧烈腹泻,不伴里急后重,无发热。初为稀便、有粪质,后转为稀水便、米泔水样便、无粪质,每日大便可无数次。
3、A
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末段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结最为显著。故选A。
4、C
典型霍乱可分为:①泻吐期,表现为无痛性剧烈腹泻,继而呕吐;②脱水期,持续频繁的腹泻、呕吐,可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③恢复期,脱水纠正后好转。故选C。过关点睛:典型霍乱最早、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剧烈腹泻,不伴有里急后重。
5、D
HBsAg感染后首先在血中出现,故排除A。抗-HBs于疾病恢复期开始出现,可持续多年,故排除B。HBeAg与HBsAg稍后(或同时)出现,极期后消失,故排除C。抗-HBc感染者几乎均可检测出,故排除E。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内,外周血中游离的极少,故选D。过关点睛:外周血中游离的HBcAg极少,很难检测到。
6、D
肥达反应用于伤寒的诊断,故排除A。外-斐反应用于诊断立克次体感染性疾病,故排除B。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检查血清中存在特异性抗体,以超过1:效价为阳性,或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上升4倍以上为阳性,阳性可确定诊断。故选D。
过关点睛: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阳性可确定诊断钩端螺旋体病。
7、A
血吸虫病分为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异位血吸虫病。其中晚期血吸虫病形成血吸虫病性肝硬化,以门静脉高压为主,分为四型:巨脾型(是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主要表现,约占70%)、腹水型(约占25%)、结肠肉芽肿型、侏儒型(极少)。故选A。过关点睛:晚期血吸虫病四种临床分型中以巨脾型最为常见。
8、B
甲型肝炎无病毒携带者,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粪便排毒期在起病前2周至血清ALT高峰后1周,故甲型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黄疸前期,故选B。
9、B
伤寒的并发症包括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肠穿孔,故选B。过关点睛:伤寒最常见的并发症——肠出血;最严重的并发症——肠穿孔。
10、E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其中呼吸系统感染主要是肺孢子菌引起的肺孢子菌肺炎,约占艾滋病肺部感染的70%~80%,是艾滋病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故选E。
过关点睛:肺孢子菌肺炎是艾滋病最常见的肺部感染。
1、A
血瘿,表现为结喉部的瘿块上血脉交结显露。
2、A
患者病初期,肿痛,但皮色未病,为里热外寒,半阴半阳证。金黄膏、青黛膏应用于阳证疮疡,排除B、C;红油膏应用于阴证疮疡,排除D;白玉膏用于活血消肿,祛腐生肌,治臁疮溃后,日久不敛,排除E。冲和膏应用于半阴半阳证。故本题选A。
3、D
据患者临床症状,可诊为瘿痈,肿处按之中软,可知脓已形成,治疗以切开排脓为主。故本题选D。
4、E
位于喉结两侧,随吞咽上下活动的肿物,诊断考虑石瘿可能性大;为明确诊断,可用同位素I扫描,或者穿刺+活检。故本题选E。
5、E
失荣一般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生长较快,质地坚硬。病变开始时多为单发结节,可活动;后期肿块体积增大,数量增多,融合成团块或连结成串,表面不平,固定不移。一般无疼痛,但合并染毒时可有压痛。日久癌肿溃破,疮面渗流血水,高低不平,形似翻花状,其肿痛波及范围可向面部、胸部、肩背部扩展。石瘿是瘿病较严重的一种,可由肉瘿等发展而成,瘿块比较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的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甚至可有疼痛发生。
6、E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颈前肿物,生长迅速,质地较硬,轻度疼痛,表面不平,推之不动;再结合辅助检查同位素I扫描显示为冷结节,可初步诊断为石瘿。石瘿为恶性肿瘤,一旦确诊,宜早期手术切除。故本题选E。
7、D
参见上一题
8、A
脂瘤是瘤的一种,又名渣瘤或粉瘤。多因痰凝气结而生,常发于头面、项背、臀部等处,小的似豆,大的如鸡蛋,生长缓慢,软而不硬,皮色淡红,推之可移动,顶端常有稍带黑色的小口,可挤压出有臭味的豆腐渣状物质。肉瘤,瘤的一种,为内有湿痰,与气血凝结所致,多少不一,大小不定,瘤体软,推之可移,有时瘤肿略硬,皮色不变,也无痛感,发展较缓慢。流痰,是一种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结核性化脓性疾病,脓形成后,可流窜于病变附近或较远的空隙处形成脓肿,破损后脓液稀薄如痰。血瘤,以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暗紫,或局限以柔软肿块,边界不清,触之如海绵状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筋瘤,以发于下肢,色暗红、温度稍高、青筋垒垒,盘曲成团块,如蚯蚓聚结为主要表现的静脉曲张性疾病。故本题选A。
9、E
脂瘤现在称为粉瘤,其最有效的方法为手术切除。故本题选E。
10、D
气瘤是以皮肤间发生单个或多个柔软结核,按之凹陷,放手凸起,状若有气,皮色如常或褐色斑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
培训项目临床执业(助理)
中西医执业(助理)
中医执业(助理)
乡村全科
护士资格药师
师承/确有专长成人教育心理咨询师针灸师各类卫生专业职称考试,公务员、事业单位、医疗面试等培训
联系我们:
Bijiexinqihang
--/--
客服
招生老师咨询电话李老师:--
敏老师:
--
医考路上,我们与您同行!
长按或扫描,我们
获取更多试听课程!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皮肤白癜风诊治医院复方川芎酊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hl/8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咳嗽17种用药治疗与11种预防保健措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