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我们都知道,是我们人群中比较广泛的一种炎症,通常危害并不像癌症那些疾病那样严重,但也会对身体带来诸多的不适,患有咽喉炎的人都知道,每天都要咳嗽,喉咙疼痛不已,吃饭和说话都非常的不适,那对于这种疾病,除了药物治疗,下面我们介绍一种穴位按摩的治疗方法去治疗这种疾病,那,穴位按摩如何去治疗咽喉炎呢?

1、用中指指端点揉廉泉(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翳风(耳垂后下缘凹陷处)、下关穴(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各次。

2、用力捏大鱼际(手掌内大拇指根部肌肉丰实处)、少商(大拇指外侧距指甲角0.1寸处)、合谷穴(虎口上)各20至30次。

3、用双手大鱼际按揉太阳穴50次。

4、拿捏太溪(足内侧,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太冲穴(足背第1、2趾缝间向上1.5寸处)各30至50次。

5、用拇指螺纹面推下桥弓(耳后翳风至锁骨上窝中成一直线)左右各10次。

6、用力拿捏风池穴(后发际颈椎两侧凹陷处)10次。7、用中指指端按压廉泉、翳风穴,各振动1至2分钟。注:上述疗法每天按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7、按揉廉泉穴(位于下巴顶端再往里2厘米)用拇指指面按揉次,手法轻柔,有酸胀感为佳。

8、按揉人迎穴(位于喉结两侧旁开2厘米)用食指与拇指同时按揉两侧人迎穴次,手法轻柔,有酸胀感为佳。

9、按揉天突穴(胸骨上窝凹陷处)用中指指端按揉次,方向尽量向下,避免刺激食管,手法轻柔。

10、足外侧反射区:食指外侧缘刮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11、足背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食指推法、拇指推法等

12、足底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按法、食指关节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击法等。

以上的12种方法就是我们向大家介绍的咽喉炎的穴位按摩法,通过不同的穴位,不同的按摩手法起到不同的效果作用,最终达到一个治疗咽喉炎的效果,以上方法都是通过专家以及无数次试验得出来的很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可以试着尝试一下,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里希望对咽喉炎的患者有所帮助。

人体中有着不同的穴位,不同的穴位有着不同的作用,所以在按摩时,一定要先弄清楚每个穴位的功能,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你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次即可。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具体的做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温馨提示:看似方法很简单,但是很多人都找不到自己的穴位,大家不要着急,可以慢慢学习一下,中医调理身体是个慢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的,慢慢的根据方法来按摩就是了,时间长了自己就会了,这样就能利用按摩的方法把自己的火气排出去。

1、按摩合谷穴治感冒咳嗽

取穴方法: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关节前弯,拇指尖所指凹陷处就是合谷穴了。

动作要领:将拇指的指肚放在另一只手的合谷穴上,沿着拇指的骨头边缘按压,你会觉得很舒服,但又稍微觉得有点疼,没关系,你可以再加点力气按压。

2、按摩风池穴治感冒咳嗽

取穴方法:后脑双侧高骨下为风池穴。

动作要领:两手手指交叉,手掌贴于后脑部,两手拇指按压穴位,柔和而有力的按压,按压的同时,抬起下颏使头后仰,5秒钟左右,突然把拇指松开,这样反复做5到10次。

3、摩喉按压天突穴止咳平喘

a.摩喉

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搓,直至胸部。双手交替按槎20次为1遍,可连续做2~3遍。注意按搓时拇指与其他四指张开,虎口对准咽喉部,自颏下向下按搓,可适当用力。这种方法可以利咽喉,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通过上文内容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如何来给自己止咳的时候按摩这些穴位,这些穴位按摩方法是很灵验的,大家都是可以试试的,而在穴位按摩的时候必须要注意适度,是该加快,还是该加慢,这些都是该考虑的,这样才能够将止咳的效果达到最好,但是要求不高。

咳出来的“有形之痰”不难对付,停滞在经络中的“无形之痰”才难缠。所谓“百病皆由痰作祟”,很多现代病,如三高症、脂肪瘤、不孕不育、胃病、中风、心脏病、脑血栓等,都与痰邪有关

痰湿的产生与脾胃运化能力下降有关,中医祛痰有一经典方剂———二陈汤,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六味药组成,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之所以称为“二陈”,是因为两味主药(法半夏和陈皮)都是年头越陈,效果越好。法半夏有燥湿作用,可以化痰湿;陈皮不仅理气化痰,还有燥湿和胃之功;配合乌梅敛肺止咳,生姜抑制半夏毒性,共同组成此化痰经验方。

与方剂类似,我们身体上也有自带的二陈汤———丰隆、阴陵泉两个穴位。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经验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无形之痰。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两个穴位一起按揉,每天10分钟,力度均匀、柔和、渗透,就相当于服了身体自带的化痰汤。十分推荐给平时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

痰的病证特点: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而见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病症。

通过上面详细具体的介绍我想朋友们现在应该已经掌握了,患了咳嗽,大家就可以用按摩穴位的这些方法来进行治疗和缓解,副作用小病情也有有利。因此大家掌握这些好的方法在生活中对身体保健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手术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wh/4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