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厉小梅教授主任医师,医院风湿科主任,安徽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安徽省康复医学会风湿骨关节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免疫学会终生会员,安徽省免疫学分会常委。

接上一期内容:干燥综合征研究进展(一),我们继续为您带来厉小梅教授分享的“SS研究进展(二):临床表现、诊断及分类、治疗进展及预后”

临床表现

概况

一般认为,pSS是良性疾病,以外分泌腺腺体受累为主要表现;

该病的个体异质性更强调了对早期腺体和腺体外表现的诊断及鉴别;

该病最常引起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生;

SS-EULAR工作组通过文献回顾分析了SS的发病情况以及SS患者关节、皮肤、肺以及肾脏受累的表现

关节表现

53%pSS患者出现关节受累(关节痛和关节炎),关节炎约占16%;

关节炎常累及1个或多个关节,关节出现红、肿、热、痛;

关节炎分级的ESSDAI得分与受累关节数有关(中度,<5个关节;重度,>5个关节);

71%的关节炎呈对称性,17%出现在单个关节,88%患者累及关节数<5个;

关节炎主要分布为近端指间关节(35%)、掌指关节(35%)、腕关节(30%);

放射学检查SS相关关节侵蚀不明显(5%),但是经骨骼肌US和MRI检查的关节侵蚀比例较高,pSS中抗-CCP抗体阳性率为7%;

肺部受累

呼吸道症状主要是持续性咳嗽和/或呼吸困难,肺部检测指标变化(PFTs,HRCT);

pSS患者常出现慢性呼吸道症状;

呼吸困难(62%)、咳嗽(54%)、痰/啰音(14%)、胸痛(5%)和发热(2%);

74%抗-SSA/Ro、82%抗-SSB/La抗体阳性;

肾脏受累

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pSS中主要的肾脏受累类型;

肾小管酸中毒(RTA)是主要临床表现;

常见类型为:Ⅰ、Ⅳ型远端RTA(97%)和Ⅱ型近端RTA(3%);

71%抗-SSA/Ro、54%抗-SSB/La抗体阳性;

组织学检查:46%为RTA,94%为肾小管间质炎;

肾小球肾炎(GN)

占pSS的4%,女:男=19:1;

组织学活检表明,GN为急性或慢性肾小管炎症;

ESSDAI:轻度、中度、重度(24小时尿蛋白1g/d、1~1.5g/d、1.5g/d);

72%抗-SSA/Ro、45%抗-SSB/La抗体阳性;

皮肤受累

环状红斑(AE)

pSS中AE发病率为9%;

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5岁,女:男=13:1;

91%抗-SSA/Ro和/或抗-SSB/La抗体阳性,其中两抗体均为阳性的有76%,仅抗-SSA/Ro抗体阳性的有1/9;

部位:面部(61%)、上肢(35%)、颈部(25%)、下肢、躯干和手部较少见;

皮肤血管炎

炎症活动性按受累面积分级:中度(<18%体表面积),重度(>18%体表面积),伴体表溃疡为重度;

pSS中9.7%存在血管炎,女:男=23:1;

88%患者有紫癜,少见伴有其他表现,如结节、斑状丘疹;

62%抗-SSA/Ro、34%抗-SSB/La抗体阳性;

冷球蛋白血症性紫癜(CV)和高γ球蛋白血症性紫癜(HGV)

HGV组人群RF血清阳性、白血球减少症、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和抗-SSA/Ro抗体发生率高;

CV组人群MGUS、低补体血症、高C4、SSB和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高;

两亚组人群和正常人群相比较,淋巴组织增生风险仅在CV组表现较高,提示冷球蛋白可作为淋巴组织增生的负性预测因子,而非HGV;

肌肉受累

1.3%患者出现肌肉乏力;

小部分因肌痛和肌肉坏死及肌电变化引起;

5/13例患者伴有肌炎(PM样),1/13例患者伴肌炎样包涵体;

罕见肌炎合并SS,伴CPK和肌电异常的病例;

乏力和疼痛

一项囊括例SS患者、研究心理因素对乏力的影响,发现乏力与疾病活动度无相关性;

对伴有精神病理性改变的患者:述情障碍和功能失调患者的乏力发生率较高;

自信与功能性正常的患者乏力发生率较低;

表明适当的教育和行为方式对该亚组患者对改善乏力有效;

中国人群pSS发病情况

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年龄中位数为(46.8±14.4)岁(范围13~83岁),女性为96.5%;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口干(50.2%)、眼干(31.4%)和关节痛(24.8%);

92.6%的患者抗-SSA/Ro抗体阳性、49.2%的患者抗-SSB/La抗体阳性;

例患者行唇腺活检

58.5%的患者为Chisholm分级3级到4级;

全身腺体外表现的患者中间质性肺病(ILD)的发生频率为20.9%。ILD患者经常与抗-SSA/Ro抗体阳性(P=0.)和C3低水平相关;

最常见的肺功能损伤是小气道功能异常;

66例伴ILD的pSS患者(pSS-ILD)用高分辨率CT诊断并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18例患者肺功能有改善;

结论

唇腺活检和抗核抗体谱对pS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pSS患者合并ILD的比例很高,尤其是小气道功能异常;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组合似乎对pSS-ILD患者治疗有效;

诊断及分类

SS诊断与分级相关工具

唾液腺超声检查(SGUS)

治疗进展

一般对症治疗

外用0.03%他克莫司滴眼液可改善炎性或SS相关干眼的泪膜稳定性和眼表状态;

局部使用0.1%氟米龙(FML)治疗SS患者眼干症状较0.5%CsA症状改善更快;

长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控制SS相关的慢性、重度干眼症状和体征有效;

0.5%氯替泼诺与0.1%氟米龙相比,眼压升高的风险更低;

外用0.05%环孢素A对SS引起的干燥性角结膜炎治疗有效;

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可改善SS患者的发声和患者自评的严重程度评分;

SS患者的眼泪中lacritin明显减少;

局部lacritin给药对水液缺乏性干眼症有潜在治疗作用;

生物制剂治疗

利妥昔单抗(RTX)

临床试验中,虽然RTX治疗失败,并未获得主要治疗终点,但是在目前的大多数开放性试验中,RTX确实改善了疾病的活动度和疾病症状;

对症状复发患者进行2个周期的RTX治疗(RTXmg,静脉给药),患者耐受性好,症状得到改善,并且主、客观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阿巴西普

临床试验中,对伴有系统并发症、病程≤5年,至少伴有一项B细胞活化生物指标的患者,阿巴西普治疗28周后,60%患者获得主要终点,主要临床症状(腮腺肿大)、实验室指标、系统活动性和B细胞生物标志物也得到改善;

对疲乏和疼痛VAS得分改善有限;

对唾液流率和Schirmer检测无改善作用;

安全性好,同狼疮治疗相似;

贝利单抗

对贝利单抗28周治疗无效的患者持续治疗至52周,3/4的患者获得生物学疗效;

贝利单抗可改善唾液腺渗透性,减少淋巴细胞、Chisholm得分、聚集的BAFF表达细胞和B/T比;

治疗反应的唯一预测指标为外周血和唾液腺组织中的低NK细胞数;

贝利单抗可减少过表达的过渡期和幼稚CD27-B细胞数量,增加CD27记忆B细胞上BAFF受体的表达和下游循环BAFF水平;

有效改善临床量表评分,但唾液流量及泪液分泌试验没有改变;

硼替佐米

蛋白酶抑制剂——硼替佐米治疗难治性、严重pSS患者反应良好,对全身症状(尤其是疲劳)有明显改善,并降低血清球蛋白水平以及血清粘度。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消失,并且强的松减量成功(首次报告,硼替佐米治疗难治性pSS病例)。

(年EULAR:SS治疗新靶点及新开始的临床试验)

白芍总苷(TGP)临床研究进展

TGP与HCQ在延缓NOD小鼠SS样发病中表现的效果相似;

TGP可通过上调颌下腺AQP-5及其mRNA表达而改善干燥综合征NOD小鼠颌下腺病理损伤;

PF改善实验性干燥综合征的症状,并下调Cyr61表达;

芍药苷可下调pS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TP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P2X7R表达;

(年EULAR:白芍总苷治疗SS的临床及免疫学结果)

预后及结局

唾液腺组织学检查(MSG-FS)与不良预后

MSG-FS不仅可用于pSS诊断,并且可辅助预测不良预后,比如出现pSS病程复杂的淋巴瘤和腺外表现等。建议:即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指标已能够诊断pSS,仍需进行MSG活检;

活检检测SS患者唾液腺组织的生发中心样结构可作为NHL淋巴瘤发生的生物预测指标,并且可用于患者的风险分层,对预防性B细胞直接治疗的开始起到指导作用;

常规唾液腺组织学评估对于pSS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能帮助临床医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发展为NHL的风险;

淋巴瘤的发生

众所周知,pSS患者NHL与MALT-NHL(唾液腺和消化道)的发生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15倍;

近期研究重点在于研究增加淋巴瘤发生风险的因素,包括基因水平、血清学、临床及组织学因素;

对小唾液腺组织学阳性且抗-SSA/Ro和/抗-SSB/La抗体阳性,以及组织学阳性且自身免疫抗体阴性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抗-SSA/Ro和/抗-SSB/La抗体阴性是pSS发展成淋巴瘤的保护因素;

SS伴NHL患者中RF是淋巴瘤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ESSDAI是SS患者淋巴瘤发生的不利预测因素;

伴淋巴瘤诊断的患者ESSDAI越高,死亡风险越高,事件(血液病复发、治疗失败、疾病进展、组织学转变以及死亡等)发生率越高;

中、高度国际预后指数(IPI)得分与高死亡和事件发生率、较差的整体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相关;

BAFF的产生、其他细胞因子和黏附因子(CCL11和CXCL13)以及引起NK-kB过度活化进而导致B细胞异常增生的基因异常均与NHL的发生相关;

pSS中CXCL13和CCL11血清水平与淋巴瘤及疾病活动性

唾液腺异位生发中心(GC)是NHL发生的预测因素;

CCL11和CXCL13与异位GC的发生有相关性;

淋巴瘤患者CXCL13水平更高,CCL11水平有升高的趋势。

低C4和高BAFF水平与NHL发生有关;

CCL11和CXCL13水平与类风湿因子、κ/λ游离轻链比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

CXCL13是唯一与疾病活动相关的参数;

结论:CXCL13和CCL11与疾病活动及淋巴瘤的发生之间有关联,强调pSS患者长期B细胞活化、疾病活动和淋巴瘤发生之间有连续性。

住院情况——~年期间收集的例SS患者研究分析表明

主要住院原因:疾病活动度和严重性高,以及感染;

伴腺体外器官受累和严重器官损伤的患者住院风险更高;

心血管风险——意大利一项囊括例SS患者的研究表明

与正常人群相比,较高的脑血管事件(缺血性卒中)和心血管事件(心脏病)只发生于伴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中;

死亡——一项囊括10项研究、共例SS患者的分析表明:与正常人相比,SS患者死亡率更高

3大死亡原因包括:心血管事件、感染和恶性淋巴组织增生;

与死亡风险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疾病活动度指数、淋巴组织增生的引起的腺体肿胀、腺体外器官受累、低补体血症以及冷球蛋白血症;

SS患者静脉血栓风险增加;

以上内容的介绍主要是对SS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及治疗方法等相关文献进行的总结。分析出近期SS的研究热点为疾病本身的异质性和复杂性。

而对SS的研究迫切需要确定疾病发生的潜在分子机制,便于研发新型、有效的治疗药物,也有利于筛选适合的、对治疗药物有效的患者亚群进行临床研究。

长按下方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wh/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