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东君东瓯小史之异人小传
东瓯小史之异人小传
东君
左手·右手
东瓯城有个怪人,面相不怪,言谈不怪,怪就怪在那双手。光是看手相,其实也没什么可怪的,甚至可以说,这双手在品相上足以与钢琴家的手媲美。佛家有“三十二种相好”之说——相好,就是好相——手指纤长,亦是其中一种好相。这怪人的双手既然有好相,人们也就忽略它们的怪异之处。从表面上看,这双手就像孪生兄弟,实则互为仇敌。怪人出生之后,左手便常常趁右手沉睡之际,用指爪抠右手皮肉,有时把右手抬起来,搁在火盆上。现在我们知道左手和右手怪在哪里了。左手时常有行恶的冲动,而右手时常有行善的力量。事实上,左手行恶,是不知恶之为恶,正如右手行善,不知善之为善。它们的所作所为,乃是各凭天性。仿佛左手离恶念更近一步,而右手与善根更亲近一点。这双手的主人很是为此苦恼,于是就向一位看手相的老先生请教。老先生说,你这左手与右手在前世就已经结下了夙仇,它们分别长在两个仇人的身上,而今却长在你一人身上。问,如何解开左手与右手之间的夙仇?老先生说,他也没法子解决这个难题,不如去法华寺,向智仁法师请教。智仁法师见了怪人的这双手,连连称奇,说,你暂且住下,每日听我说法,以图化解左手的戾气。他把心安住,遂在庙里住下。与佛借个蒲团,向和尚借本经书,跟香客话些家常,日子也就这么过来了。怪人听老和尚说法的时候,一直把自己的左手绑着,藏在袖子里,以免多生事端。某日,夜深人静,老和尚说了一通佛法之后,让他伸出左手来。怪人说,我已经将它绑了,不敢解开。老和尚说,你不解开左手的绳子,也就无法解开它与右手之间的仇恨。听了老和尚的劝说,他就将绳子缓缓解开。稍顷,左手恢复了往日的血色。老和尚正在念一段经文时,左手突然像虺蛇般从袖间蹿出,掐住他的喉咙,中指弯曲的骨节抵住他的喉结,致其窒息而死。坐在一旁的小沙弥不觉大骇,都躲到柱子后面去了。怪人也被左手的疯狂举动吓得面色惨白,右手意欲扼住左手,但左手仍存杀气,哪里还阻拦得住。怪人无奈,疾步跑到香积厨中,右手抄起一把菜刀,使劲一挥,就砍落了左手。左手在地上弹跳了许久,直至黑血淌完,方如死鱼般凝然不动。这怪人断了一只手,心中恶念顿消,从此一心向佛,就在法华寺出家了。但每每独处之时,他的右手还是常常伸到左边的袖子里,似乎对自己当初一气之下挥刀斩落左手的事仍存愧意。有人来了,他来不及缩回右手,便看了看天色说,这天气也真够冷啊,手放在袖子里就不想伸出来了。
快刀·慢刀
东瓯有位刀客,家贫,独身,长着一脸苦极相。某日清早出了市门,正打算坐船去朋友家借钱。到了小南门埠头,忽见河边有一尾大鲤鱼正在垂死挣扎,心中想,今日去见朋友,正愁没有礼物,不如将这条鲤鱼提到他家,也好做个下酒菜。伸手去抓鱼时,他恍惚看见鱼眼中竟映照出一把刀的影子,仔细端详,又没了。他迟疑半晌,就把鱼掼进河中。鱼得了水,游得十分欢畅。刀客坐船时,发现那尾鱼仍然尾随其后,不即不离。舍舟登岸,鱼在清水里游,人在凉风中走。走着走着,腰间的小刀忽地跳脱出来,潜入水中,与鱼同游。稍倾,鱼隐而不见,刀又跳回到他腰间的木鞘。他摸了摸刀柄,竟摸到了两颗鱼眼。访友不遇,他就在道旁小店饮过一巡。眼看天色已晚,他就找了一家驿站边的小客栈将就睡一宿。熄灯之后,忽听得木鞘中发出幽细的沉吟。拔出刀来,在黑暗中细细打量,只见刀上闪烁着斑斑鱼鳞,刀柄上的鱼眼宛如两颗明珠。刀说,你的仇家正向你这边走来。刀客打开门,果然看见仇人已手执一刀站在门外的月光中。仇人说,人们都说你使的是快刀,我不知道有多快……刀客没等他说完,就拔出刀来,那一瞬间,手上掠过一丝独异的快意。仇人按住没入腹部的刀柄,拔腿就跑。刀客好像想起了什么,就追了上去。仇人站定说,你要补我一刀,给我一个痛快么?刀客说,不,我要向你讨回我的宝刀。仇人冷笑一声说,刀在我身上,拔出来之后,我就会立马死在你面前,莫非你想让我蒙受这种羞辱?刀客说,我是刀客,丢了这把宝刀,往后就没饭吃了。仇人叹道,究竟是你的刀重要,还是我的尊严重要?刀客说,好吧,你拿去吧。他在刀柄上轻轻地推了一下,仇人就仰面躺下,像被钉在地上一样,不能动弹了。一阵风吹来,凝结的杀气缓缓散开,直至消融于夜色。刀客拍了拍手掌,刀便带着仇人的鲜血跳回到腰间的木鞘。但从此以后,他每晚睡眠方酣时,就会听到木鞘中发出凄厉的哭声。
读信的人
周子芥客居东瓯多年,因为没有固定工作,所以居无定所,一年半载就要搬一次家。好在他的随身家当不多,大致如东野先生那样,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今年冬月,他又从东门搬到了西门,租住的是一位新同事家的老房子,虽然略显破敝,但房租便宜、地段清静,故而也没有计较太多。此地之于彼地,喧静的相隔,对他这样一个睡眠不佳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更何况,他这些年来已经习惯于客籍与地著之间或消或长的隔膜,住地偏僻一点反倒更觉自在一些。清扫房间时,他从一个旧式柜子里拉出一个小木箱,一看,原来是纯手工信箱。轻轻一晃,里头似乎有什么东西。他很好奇,就取来一把钳子,打开那副锈迹斑斑的铜锁。里面竟是一堆落满灰尘的信札。信封都是长方形套函,分两层,外层是皮纸,内层是有些泛黄的毛边纸,很显然也是手工制作的。信封上以蝇头小楷写明了寄信人与收信人的地址和名字,字迹异常娟秀。巧合得很,收信人也姓周,想必就是这栋屋子的旧主人了。从信封正面或反面所盖的那方表明接收时间的邮戳来看,寄信人差不多是每隔一年寄一封信。奇怪的是,这些信都无人拆阅。周子芥细数了一下,总共有十二封信。他打开了最早发出的一封信,这封信出自一个名叫朱芫芷的年轻女子的手笔。她与那位周先生似乎有过一场不为人知的师生恋,故而信中仍旧以先生相称。读着读着,一个老掉的世界,一段无言的旧时光就宛然浮现在眼前了。从这封信中,他了解到,那位朱女士已经得知周先生病故,但她还是不忘初心,坚持给他写信。第一封信的落款时间是民国廿二年,第二封信是民国廿三年,及至写到民国三十四年信就中断了。周子芥在灯下漫然翻阅,心头布满夜气与哀意。读罢这些信,也不过一个多时辰,但他感觉自己像是度过了悠长的岁月。那个女人写这些信的时候,他还没有出生呢;而他读到这些信的时候,那个女人想必早已经下世了吧。让他不解的是,十二封信,搁在这个旧信箱里长达七十年之久,为什么无人拆阅?那个女人明知无人回信,为什么还要如此执意地给故人写信?这些疑问都积压在他心头,无法消除。夜已深了,陋巷深处隐隐传来几声犬吠。周子芥从箱子里找出多年未用的文房四宝,给那位或许早已不在人世的朱女士写了一封长信。信写完之后,他惊讶地发现,自己手上竟出现了通常被人们称为“老年斑”的褐色斑点,不过片刻工夫,老年斑已经爬到脸上,他几乎要摔掉镜子惊叫起来了……
一直躺在床上的人
邮递员李确骑车经过一座山村时,忽而迷路。树林中笼罩着从地心透出的奇异的寂静,夕阳给远山抹上一道柔和的光晕。咣当一声,他从自行车上跌落,坠入一个深洞。他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一张柔软的大床上。眼前是一个灯火辉煌、无比宽敞的大厅。他不知道此地是牢房还是宫殿,此刻是白天还是夜晚。他坐起来的时候,就有人陆陆续续进来,向他问好。李确问,你们究竟是什么人?我为什么会在这里?他们肃立床前,一律噤声不语。李确起初以为自己堕入地狱,心中不免大骇。后来见人人面相和善,也就释然——权当自己是被乱梦打昏,苟活于现世。他在床上一连躺了几天,感到浑身难受,因此就提出了洗澡的要求。很快地,有四名壮汉端来一个巨大的澡盆,放在床中央,随即有人上来给他宽衣解带。他裸身蹲伏大澡盆中,犹如坚冰的疲倦在暖汤的激荡下一点点化掉了。李确浴罢,进房间探望他的人越来越多,也不知奉谁的钧旨,从何而来。有人看了看他的面色,有人给他搭脉,有人给他吃食,有人陪他下棋,有人手持唾壶,一动不动。总之,人人都毕恭毕敬。但李确再度抓住他们的袖子问到诸如“你们究竟是什么人”、“我在哪里”之类的问题时,他们就退避一边,依旧是默不作声。李确过着幽闭的生活,不知今夕何夕。屋外没有一丝声音透进来,也无风声,也无雨声,甚至连他往昔所嫌憎的市肆的喧嚷也听不到了。因此他想,这里大约远离人境,与乌有乡接壤了吧。有几回,李确起床,企图冲出那些层层包围着他的人群,但他们很快就以礼貌的态度把他推回到床榻上。他对数量构成的整体力量心存忌惮,因此不敢莽撞。生活在这个大得有些过分的大房间里,他感觉自己时而如帝王,时而如囚徒,时而哭,时而笑,时而沉默,时而咆哮,但那些人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李确头脑昏沉,胃口不佳。他自忖:我是否得了什么病?如果真有病,那么,大病从死,小病从医,将就着把日子过完吧。但每日定时过来给他检查身体的医生十分明确地告诉他,他的身体没有什么大病小恙,一切正常。李确说,既然我没病,就不必让我天天躺在床上,就跟等死的病人一样吧。医生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就背着药箱离开了。李确看着那些在床前晃动的人影,自言自语地说,你们为什么要让我一直躺着?我还要躺多久?依然无人作答。晚饭之后,有人在他床后的墙壁上贴了一对“红双喜”,有人在床边的桌子上点燃了两根红烛,接着,就有人给他送来一个长得跟水果般甜美的姑娘。一个自称“司仪”的长者为他主持了婚礼,并且对他说,今晚你可以跟她一起剪灯花,如果有雅兴,明朝醒来还可以给她画眉。姑娘宽衣解带,登上床榻之后,那些人依旧没有离开,像幽灵般围绕着婚床。但李确对他们已经满不在乎了,呷了几口酒,血流加速,情变为欲,遂将姑娘揽进了被窝。在众人的喝彩声中,他享受到了一种混合着恐慌的逸乐。当然,姑娘从被窝里钻出来之后就变成女人了。她给李确生了三男一女,但孩子们从未见过天日。李确再也没有向周围的人提一些诸如“你们是什么人”、“我在哪里”、“我还要待多久”之类的话。夫荣妻贵,肉食者食肉而终。
寂寞的理发师
理发师的头发长到秋草那么长时,才发现整整一年都无人光顾理发馆了。除了理发师本人,屋子里唯一会动的是一条金鱼。寂寞的理发师对着一面日益暗淡的镜子,举起手中的剪刀,一寸寸地剪去杂乱的长发。之后又举起剃刀,沿着清晰可见的发际线,一点点刮去那些硬直的发茬,且满足于剃刀带来的冰凉的快意。慢慢地,一颗肉球般的头颅就在镜中浮现出来。剃刀从耳廊穿过时,刀锋一转,陡地一下切入耳根,圆兜圆转地沿着头颅四周转了一圈,揭开了一张血淋淋的头皮。随着剃刀的深入,头颅中露出了鱼子酱般的脑浆、交叉的经络。那些细如钨丝的神经,微末的细胞,似在张惶地等待着;还有一些散碎的灵光,闪回、停顿、跳跃着。理发师无意于研究X和Y染色体,以及颞叶区解决高等数学难题的可能性。剃刀继续深入颅缝,意欲撬开颅骨,但这块安置头顶的石头内封存着古老的静默,那里面似乎隐藏着什么不可知的物事。其表面有灼伤的痕迹,至于如何灼伤,什么时候灼伤,被何物灼伤,他浑然不知。理发师把手伸进温热的脑浆,一点点地搜索着,忽然,抓住了其中一颗腐烂的肉核。理发师哭了。他将肉核小心翼翼地取出,放在一个盛有福尔马林的玻璃缸里;然后,对着镜子,重新塞回脑浆,理好经络,牢牢地包上一层头皮;头发呢,也用黏合剂一一粘上了。咣当,咣当——有一阵清脆的撞击声从钢筋水泥的丛林那端反弹过来。理发师猛地惊醒,摸摸头颅,尚在,还冒着恶梦带来的寒气。金鱼缸内的小鱼儿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死了,他呆呆地望着,疑心这条死鱼就是脑子里那颗已经腐烂的肉核。隔着一层玻璃,理发师感觉自己从来没有如此接近透明的虚无。寂寞的理发师将椅子搬出屋外,坐在冬日一枚老旧的太阳底下,无力地吸吮着孤独。风呼呼地吹着,理发师的脑子里再也没有旧日恋人的影子了。
佟秘书
某局秘书,佟姓澍名。在同事眼中,佟秘书做事本分,脾气温和,可他们还是觉着此人有几分怪。怪在哪里,他们也说不清。佟秘书走路与说话一样缓慢。局长外出例行公事,不大喜欢带他同往,相比之下,局长走路时节奏快、步幅大,仿佛国家之急务全赖他一人去打理。佟秘书若是慢腾腾跟在后面,局长必会恼火。佟秘书嘛,局长说,他只适合坐在办公室里写点公文。佟秘书与同事之间也不大来往,有人与他并排行走时,走着走着,就发现他已落在后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佟秘书下班之后,通常是夹着公文包径直回家。从单位到家门口也不过一里地,可他每每总是坐三轮车。门一关,家人也不知道他在做些什么。除非碰到万不得已的事,通常情况下他很少出门。父亲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佟小姐。吃饭的时候,家人就喊一声“佟小姐,吃饭啦”。早些时候,佟秘书就发现自己右腿的骨骼还在生长,现如今比左腿已足足长出了五厘米,坐下来察觉不到长短,但只要走动,身体就会向一边倾斜,也就是说,他的右肩明显高于左肩。这样,他右脚迈出后,左脚就怯生生地跟在后面,让脚尖轻轻一着地就抬起来。如是循环往复。他加快步伐时,行走姿势就有点不太雅观了,但也谈不上残疾。他一度怀疑自己是否变成了残疾人,后来又担心别人是否会把自己当作残疾人看待。他偶尔也会沿着离家不远一条倾斜的大街散步。街道两边地势偏低,走起路正好合拍。佟秘书唯一的户外运动是登山。举步之间,别人也难以察觉到他的双腿有什么异样。
木心
夏日午后,暴雨如注,一老者迈着蹒跚步履来到一座小庙避雨。老者头白面焦、衣裳破敝,一望便知是一个穷人。老者先是在门口檐下静坐,看雨一时半刻没能停下,便拖着双腿走进殿内,在一个蒲团上坐了下来。这座小庙香火不盛,殿内亦无人走动。老者注视着面前的佛像,抚着双腿长叹了一声。那尊佛忽然开口问,你在叹息什么?老者目光愕然地望着佛说,你的脑袋是木制的,我的双腿也是木制的,可你却被人供奉起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佛听了,笑道,我原本是不说话的,你跟我有佛缘,所以我今天破例开了口。老者问,你说我们有佛缘,这话又怎讲?佛说,你也许不知道,我的脑袋和你的下肢都来自同一株樟树,只不过,樟树的主干部分做成了我的脑袋,枝杈部分做成了你的假肢。老者摸了摸那一段木头说,既然是来自同一株树,为什么它们的命运会如此不同?佛说,你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自从你装了木肢,免去了人世间的诸多灾祸,你难道不曾察觉么?老者双手合十说,请佛明示。佛说,你年轻时,县里面到处拉壮丁去前线打仗,你却因为断腿躲过了这一劫;及至盛年,很多人都要为家人的吃饭问题四处奔波,你却可以不劳而获,吃到国家的救济粮;再说现在,活到你这个年纪的老人中有不少得了痛风或关节炎,你的双腿却安然无恙。之前有个老缙绅到我这里诉苦,说自己饱受痛风之苦,真想切掉了双腿。想想这些,你还有什么不满足?老者听了,敲着那段木头说,同一株樟树,给你带来了智慧,却给我带来了痛苦,这是为甚?佛说,你使劲敲一下自己的木肢,它有痛苦的反应么?没有。所以,你的痛苦不在这根木头上,而是在心上。老者问,如果我的心也用木头制造,是否就没有痛苦了?佛说,心若是木知木觉,还能称其为心么?老者说,我要的是一颗没有痛苦的心。佛说,好吧,我从你的木肢上各取一段,捏合成你的心。天色近晚,暴雨歇了,老者带着一颗木心离开了寺庙。自此以后,老者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是一副无悲无喜的样子。他的妻儿病故、孙子早夭,他也没有流过一滴眼泪。邻舍们都说,他的心难道真是木头做的不成?
怪耳
打铁巷有一对姓瞿的父子,长着一双相同的兔耳。街坊邻居都说父子俩有异相。有异相者多有异禀。父亲老瞿是酿酒师,将耳朵贴在桶壁,听酒冒泡的声音,即知熟否。老瞿死后,这一门技艺及身而绝。酒厂倒闭,儿子小瞿便进了一家自来水公司,做一名测漏员。某夜,小瞿带着测漏仪器,行经西门老街,忽然停下脚步,猫身,将耳朵对着一个窨井的盖子,猛听得马蹄声由远而近;他赶紧伏下身子将耳朵贴向地面,听到马蹄声后还伴随着一阵幽细、密集的脚步声。不过片刻,地底下传来铁器碰撞声、马嘶声、哭爹喊娘声。不知过了多久,厮杀声息止了,唯有秋风呜呜作响……有一种黑暗与夜晚无关,但它仿佛可以将一个人吸进去。小瞿摇晃着站了起来,看见一辆汽车的远光灯冷冷地扫射过来,他举起双手,作投降状。那辆汽车没有理会他,只是漠然地驶过,尾光灯一甩就在巷口消失了。俄尔,沉寂里传来男子长叹、妇人呜咽、婴儿啼哭。有人断喝一声“斩”,立马有刀呼地一声掠过,刃口与血肉及骨头磨擦的声音恰如秋风吹过木叶,人头落地的声音与一只怪鸟长唳的声音(抑或是某个人怪叫的声音)几乎在同一瞬间响起,那颗头颅滚动数下,定住,哼一声“有点痛”,即告无语。人群顿作骚动。马蹄声从人丛中穿过,渐远渐细。人们说话的声音一点点向四处飘开,然后在风中一点点消散、湮灭。猫狗远遁,踪迹荒凉。寂静中远鸿有声。隔山的虎啸,仅仅是比鸡鸣犬吠更响亮一点的声音。与之呼应的,是古庙的钟声,罩着无边无际的雨声,继之以鸡声,继之以马蹄踏过木桥的声音、车轱辘碾过青石板的声音、闹市吆喝的声音、讨价还价的声音,然后便是谯楼的鼓声……小瞿回过神来,瞄了一眼手表,有点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了。回头四顾,街市阒然,建筑物的庞大阴影罩过来,有些骇人。他不晓得自己是如何回到家中,如何开门,如何解衣睡下。清晨醒来,鸟声清脆得像一记巴掌,打在耳朵上,他蓦地坐起来。手脚俱全,眉目如故。什么都没走样。上午,小瞿又去了一趟西门老街,向一位精通地方掌故的长者打听老街的历史,长者说,一千年前,这里原来是一片古战场,刀兵过后,就成了墟墓。自明迄清,这里一直都是秋决的地方,之后是屠宰场,之后是肉铺,之后是南北货集散地。渐渐地,也就成了一条有烟灶聚集的街市。前些年,旧城改造,一些住简易棚的民工曾在夜间觑见荒地里突然飘过几粒鬼火,像是有人提着马灯在行走。小瞿把自己的奇遇和长者的一番话说给公司的同事听,人皆不信。
周童
周童,某邮递局临时工,常戴绿帽,嗜酒,醉后喜欢爬到树上睡觉。村上的人都说他身上有猫性。周童还有异食癖,喜欢吃老鼠。他说:鱼在水中,没有抢人的吃食;而老鼠不同,常常跑出来偷吃这偷吃那,人不吃鼠,而吃鱼,怎么也说不过去。遂以大啖鼠肉为快事。周童家从未闹过鼠患。谷仓满满的,颗粒不少。邻居们都悄悄地说,周童身上或许真的有猫性呢。某日薄暮,周童喝得烂醉,颠荡而归。经过赤脚医师谢某的诊所,门窗关着,屋角半树夕阳几欲燃烧起来。周童虽然大醉,爬树功夫却十分了得,倏地一下,已蹿到树上,身体软绵绵地挂在树干上,随风晃动。这株树恰好对着二楼的窗口,因此,周童只须抬一下头就可以瞥见屋内的一切。其时,谢医师正对一个脱光了衣裳的妇人说,把你的下肢抬高一点,再抬高一点。谢医师口吻清淡,说的是“下肢”,而非“大腿”。妇人的大腿刚刚抬起,又急遽放下,指了指窗外说,我家男人找过来了。谢医师提着裤子跑到窗口,见周童正躺在树上呼呼大睡。谢医师伸手做了一个向下按的动作,然后砰地一下关上窗户,放下竹帘。过了些日子,村上的人经过周童家门口,发现他的右脚缠上了绷带,就带着揶揄的口吻问,周童,听人家说你去谢医师家捉奸,反倒从树上掉下去摔断了腿,有这回事么?周童淡然一笑说,从树上摔下来这事没错,可你们晓得其中的缘故么?没等人发问,周童就接着说,那天我喝了点酒,摸错了门,上了谢太太的床。我们刚做完活儿,谢医师碰巧出诊回来,我赶紧从他家的窗口跳到树上,一不小心就摔断了这条腿。村上的人都说,周童虽然吃了暗亏,但嘴上到底还是讨了便宜。如前所述,周童有异食癖,亦有奇行,有时会无缘无故拿起木棍,抽打门前的一株垂树。木棍跟树有仇么?没有。周童跟树有仇么?也没有。周童不说话,人莫能测。有一天,人们发现邮递员周童在一棵老树上吊死了自己,头上还戴着一顶绿帽。周童卒年三十四,属虎。虎属猫科。
老木匠郑祥福
我早年是个浪荡子,读书不像个相公,种田不像个长工,后来在父母的逼迫之下好歹学会了一样木工活。那个当儿,我最快乐的事便是扛着木工箱去乡间做细木活。借此机会,我常常要找些寂寞的寡妇。我还牢牢记着我跟伊初次见面的情形。那日春阴,风跟今朝一样好。我哼着小曲经过一段慢坡时,瞥见有个妇人在树上垂挂着。我赶紧跑过去,见伊双腿使劲蹬着,舌头还没有吐出来,就从工具箱里取出利斧将那根上吊绳割断了,妇人落在地上,嘴里一径地呜咽着。我俯身要将伊拉起来,伊却推开了我。这时我才看清,伊长着姣好的面容,眉毛细长得像柳叶。风是这么好,我却不能将伊揽进怀里。后来我便常常过来看伊。但伊总是用午后的猫的眼睛看着我,夹着几分轻蔑——目光扫到我脸上,我的眼睛立时就变成了鼠目。伊说,世间的男人都是坏的,只有耶稣是个好男人。伊想到天地间尚有这一人在,心便宽坦了。有一晚,伊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一个逃犯破门而入,双手直向伊扑过来,似把风甩在了门后。伊退缩到墙角,拿起板凳,与逃犯对视着。逃犯说,我饿,给我一块肉吃。伊说,我是从不吃肉的。逃犯从墙上取下一块玉米棒塞进嘴里大嚼之后,便将伊摁倒在地。后来呢?伊说,后来逃犯就成了伊的第二任丈夫。伊讲完这个故事,便接着说,世间的男人都是坏的,只有耶稣是个好男人。每回我来伊家的时候,伊就给我烧饭、烧洗脚汤。伊还给我备了一张床,虽然窄小,但正对着南窗,凉风吹来,觉着神仙的床榻也不过如此。有一回,伊突然对我说,我们不能在一起了。但我不依,还是要死守着伊不放。第二天一早,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睡在一具黑漆漆的棺材里。我从墓穴里钻了出来,看到墓碑上有一行歪歪斜斜的阴文,写着:柳氏之墓。我不晓得柳氏是何许人,便向附近的村民打听。有人告诉我说,柳氏早在一年前就上吊死了。原因呢?是伊跟一个从牛棚里逃出来的“黑五类”画家“搞破鞋”被人揭发了。搞了也就搞了,画家却将伊的容貌和身体描画了出来。画家和伊被人戴上了帽子,拉出去游街,回来当晚,画家便上吊自杀了。伊将他的绳子解下来,套在自己的脖子上,也跟着去了。此事发生在年三月。时隔四十年,老木匠郑祥福在弥留之际讲述了这个故事。时年七十九岁。
刊于《上海文学》年2月号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鐧界櫆椋庢棭鏈熻兘娌诲ソ鍚?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埌鍝噷娌荤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yy/7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原创并非每一个喜欢,都要以恋爱
- 下一篇文章: 知识交流唱歌怎么唱出颤音呢如何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