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哮喘学组牵头召集呼吸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科、变态反应科等相关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依据,制订《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联合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

以下主要为该共识中关于慢性鼻-鼻窦炎(CRS)的诊断和治疗部分内容。

诊断

主要症状为鼻塞和黏脓鼻涕,次要症状为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

主要体征为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

鼻窦CT扫描显示窦口复合体或鼻窦黏膜病变,鼻腔鼻窦内软组织密度影。

治疗

1患者教育

CRS为复杂易复发疾病,且CRS常与下气道疾病关系密切,患者对疾病的知晓和对治疗的理解,是提高依从性和减少复发的关键因素。

2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INCS):一线治疗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水肿作用,疗程至少3个月,喷鼻1~2次/d。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亦为可选方案。

(2)口服糖皮质激素:可在术前使用3~5d。有助于减少局部血管生成及毛血管通透性,进而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

(3)抗生素:在慢性鼻窦炎患者的脓涕或分泌物病原学检查中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或是其他病原菌时才推荐使用(EPOS指南推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不少于2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使用,目前看法有分歧。在血清IgE水平正常且EOS数量不多、不伴有息肉、手术后复发、炎症迁延不愈的患者,可酌情使用。但应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wh/1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