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雾化祛痰知多少看看最新专家共识如何
痰量增多、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是下呼吸道感染、慢性气道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也可见于围手术期、神经肌肉疾病等患者。痰液潴留会造成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重者可阻塞气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重视痰液管理有利于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改善预后。痰液管理的主要措施为物理排痰和药物祛痰,其中雾化祛痰治疗可使药物直达气道、起效迅速、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小,在气道疾病痰液管理中具有独特优势,并被广泛应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组织呼吸、儿科、药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制定符合我国实践情况的雾化祛痰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为开展规范的雾化祛痰提供参考。
一、痰液形成和潴留的机制
正常情况下,黏液在气流和纤毛的作用下从下呼吸道转移到咽部。但当黏液的分泌量或成分改变、纤毛清除功能下降、咳嗽能力不足时,可造成黏液无法有效排出,潴留于气道,与鼻咽、口咽分泌物、细胞碎片和微生物共同形成痰液。
二、祛痰管理的常用方法
1危险因素干预:
如积极戒烟、减少颗粒物暴露、防治呼吸道感染。吸烟是气道黏液高分泌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因此戒烟对于祛痰管理尤为重要。
2物理祛痰:
包括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胸背部叩击、体位排痰以及呼气末正压和胸壁高频振荡等。湿化疗法也是物理祛痰方式的一种,通过湿化气道可降低分泌物黏稠度以促进排出。有报道通过吸入空气中饱和的岩盐气溶胶微粒(直径1~5μm,浓度3mg/m3以上),可改善支气管内容物的流变性,从而促进黏液廓清。
3药物祛痰:
给药途径有雾化吸入、口服及静脉滴注。药物雾化吸入除在局部发挥祛痰作用外,同时可湿化气道。
三、雾化祛痰治疗的规范流程
(一)常用雾化吸入装置目前临床常用的小容量雾化吸入装置可分为射流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和振动筛孔雾化器3种。(二)雾化吸入祛痰药与其他吸入药物的配伍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被广泛应用,祛痰药物与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的联合使用对于改善患者呼吸道症状、促进呼吸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使用前应评估不同药物联合雾化的配伍相容性,以及对雾化装置最大容量和雾化时间的要求。(三)雾化祛痰治疗的注意事项:
1保持痰液引流通畅:
雾化祛痰药物使用时可降低分泌物黏稠度、引起分泌物量增加,应注意引导患者通过正确咳痰方式将其排出。如果患者不能恰当排痰,应做体位引流或通过吸痰将分泌物排出,以避免分泌物潴留阻塞气道。
2警惕支气管痉挛:
当雾化产生的气溶胶温度过低、浓度过高、单位时间释雾量过大时,有可能诱发患者出现支气管痉挛。对有肺部基础疾病或存在气道高反应的患者,应谨慎实施雾化治疗,在雾化过程应密切观察并做好支气管痉挛的治疗准备。
3警惕其他可能的不良反应:
雾化吸入祛痰治疗一般安全性良好,常见问题为吸入引起的咳嗽和轻度鼻咽、胃肠道刺激,通常可以耐受。由于吸气过深易导致咳嗽,建议吸入期间正常呼吸。此外,鼻咽和胃肠道的刺激性,可能导致口腔炎、恶心、呕吐情况出现,一旦出现可采用间歇雾化或停止雾化治疗。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后应后嗽口和洗脸,避免残留药物通过皮肤吸入。
4雾化吸入装置的消毒与保存:
雾化吸入装置使用后,面罩或咬嘴内壁可附着细菌。为避免交叉感染,可选择一次性使用管路、面罩或口含器,如需重复使用,应做到专人专用。每次使用后对储药池、管路、面罩彻底清洗消毒,晾干后封闭存放,避免雾化吸入装置成为新的感染源。
5药物保存和使用要点:
(1)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
①安瓿开启后应立即使用,若不能及时使用,应放置冰箱,并在24h内使用;
②开启安瓿时闻到硫磺味,是药物本身气味,不影响使用;
③本品与橡胶、铁、铜等可发生反应,雾化吸入时应采用塑料和玻璃容器。
(2)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
①如需和其他药物混合雾化,应避免混合溶液pH值高于6.3,以防止pH升高导致游离氨溴索失效或溶液浑浊;
②可与生理盐水以相同的比例(1∶1)混合在一起,从而使吸入器里喷出的药液达到最佳湿度。
(四)规范化雾化祛痰药物的应用流程:
四、雾化祛痰药物疗法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
(一)下呼吸道感染推荐意见:对于痰多且黏稠或不易咳出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建议雾化吸入祛痰药帮助及时清除痰液、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二)支气管扩张症推荐意见:对于咳痰困难、生活质量差以及标准气道清除技术无法控制症状的患者,推荐长期口服或雾化黏液溶解剂(≥3个月)治疗。物理祛痰前依次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生理盐水、祛痰药物,可提高疗效。(三)慢阻肺推荐意见:对于痰多或黏稠难咳出的慢阻肺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黏液溶解剂雾化吸入有利于促进痰液排出。(四)支气管哮喘推荐意见:如哮喘患者痰量较多或黏稠难咳出,可加用雾化吸入祛痰药物。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避免药液温度过低、释雾量过大以及流速过高,并全程密切观察,防止气道痉挛的发生。哮喘急性发作期可雾化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和ICS,慎用其他祛痰药物。(五)围手术期推荐意见:当患者存在肺部并发症高危因素(如高龄、长期吸烟史、合并肺部基础疾病等)、术中麻醉时间长(3h)或肺挫裂伤重(如胸膜腔闭锁等),并出现咳嗽咳痰症状或有痰难以咳出时,可在术后雾化吸入祛痰药物帮助清除气道分泌物。(六)气道介入手术推荐意见:诊断性支气管镜检查以及痰液黏稠、咳痰困难需要支气管镜吸痰的患者,可在操作前雾化吸入祛痰药物。对于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术后出现咳痰、痰潴留症状的患者,可雾化吸入祛痰药物以帮助痰液排出。而对于支架置入患者,建议术后常规雾化吸入祛痰药物以减少痰潴留,直至咳痰、痰潴留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如检查提示痰液滞留较多或有痰栓形成时,可依据患者情况增加雾化祛痰的频次和用药天数。(七)儿童推荐意见:对于3岁以下无法正确使用咬嘴(口含法)的儿童,应使用面罩吸入方式,年长儿童可使用雾化口含嘴或成人专用雾化面罩。儿童患者咳嗽能力较弱,雾化治疗时应由家长帮助其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吸入用祛痰药物应用于儿童患者时,应根据临床反应和治疗效果调整用药剂量和次数。(八)孕妇推荐意见:当孕产妇因咳嗽、咳痰需祛痰治疗时,应谨慎选用安全的祛痰药物。(九)机械通气患者推荐意见: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祛痰方法,当痰量过多、浓稠时,可采用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或氨溴索联合物理方法进行祛痰。机械通气患者雾化吸入祛痰药物的同时应适当增加吸痰次数,避免痰液堵塞气道。(十)神经系统疾病推荐意见:对于咳痰困难、长期卧床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祛痰药物联合深呼吸、体位引流、拍击胸背、吸痰等物理祛痰方式帮助提高祛痰效果。雾化吸入治疗前应评估患者的咳痰能力。五、总结
黏液高分泌和(或)排出障碍见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和围手术期、气道介入治疗等情况,雾化祛痰是这些患者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循证证据显示,雾化吸入祛痰药物可帮助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以及降低疾病远期风险,在大部分情况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为了确保雾化祛痰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应掌握雾化祛痰药物的适用人群、雾化吸入方法和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
(医院程俊萍)
参考文献:
雾化祛痰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4(04):-.精彩内容推荐:
雾化治疗,这些你该了解!——院前急救雾化治疗流程关于‘纤支镜吸痰’那些事有创机械通气雾化四部曲雾化治疗,这些你该了解!——院前急救雾化治疗流程一文掌握浅度吸痰法温馨提示投稿邮箱:hulizixun.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wh/12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术后知识小讲堂排痰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