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各位同学问20151210颌下
四年级男孩,颌下见一花生粒大小肿大淋巴结,推之可移动,想请问老师有没有什么治疗建议?
答,在现代医学认为是淋巴结肿大,在中医看来就是痰核,为什么会有痰核,痰湿加上气火,相互包裹,就会成为一个核状硬块,凡出现包块硬块体质的,都应该注意两点,第一点,用素食的办法去其气火,用七分饱的办法孙谷消痰食。
张仲景在《伤寒论》上很赞赏这两招,并且说损谷则愈,不仅要吃五谷杂粮啊,而且五谷杂粮还不能饱食过食。
为何呢?《百丈丛林清规》中讲到,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在释尊时代,有个修行人身体生病了,佛叫目犍连去请当时的神医叫奢婆,希望奢婆给行者看病。
奢婆笑笑说,行者身体本无碍,但减少饮食便得身心舒泰。
果然通过减食,身体慢慢就好过来了。
我们现在父母啊对孩子就是溺爱过度,前面讲到关心则乱,关心过头了,保暖过度必生灾,在《小儿语》上说,一饭为恩,千金为仇,薄极成喜,爱重成仇。
以前乡下的阿公阿婆,他们耕田终作,把小孙子丢到箩筐里,放在田埂上,让他风吹雨晒,没有什么讲究营养,按现在标准来看,吃不好穿得很不好,但身体咋就像牛那样强壮,富贵家的孩子,却天天饱食足衣,乱说闲耍,终日昏昏,不如牛马。连牛马风吹雨晒都不容易生病,为何你的孩子吃饱饱穿暖暖,身体却那么差?耐不得热,耐不得冷。
说明养孩子啊方式错了,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这思想观念都是娇生惯养,孩子都是娇滴滴柔脆脆,像豆芽菜那样。其实养生很简单,多晒太阳,少吃撑,古人讲,若要小儿长得赞,常带三分饥与寒。
你看我们山林生活,进来一个身体好一个,只要你能吃亏跟吃亏,守住这两点,劳务活努力做,饭菜啊是让着吃,力量啊是不保留,不用一两个月,什么过敏性鼻炎,顽固痛经,失眠抽筋,掉头发,通通都没有,因为大家每天进餐前都要先到山脚下捆上两把柴,或者挑上两担粪后,浑身流点汗,再换衣服洗澡吃饭,这叫劳其筋骨。
曾公讲过,力量越用越出。当你挑五十斤变成挑一百斤时,你体质一定强大一倍,不然你怎么挑五十斤变一百斤,健康说穿了,就是一句话有力量,有力量则健,没力量则不健。
所以习劳苦啊胜吃补,这是任何高营养都取代不了的,高营养你如果没有习劳苦,它反而长包块,孩子之所以长包块,一个是饮食来源太多了,第二个就是运动消耗锻炼太少。
抓住这两条养生大原则,怎么可能会有难治的病呢?
能介绍一下学中医应从什么学起吗?
答,常规的学医啊,从四大基础,中基中诊中药方剂,进而到四大经典,伤寒、金匮、内经、温病,然后再配合内科学,针灸学,推拿按摩学,就基本可以临证试效了,这是在大学中医学专业常规走的路子。
现在处来讲这些中医的人太少了,我们有幸在大学一年级时就得到师兄师姐们的帮助,他们把中医精品课程送给我们,什么是中医精品课程?这个现在在网上估计也下载得到。
就是北京的名家名师他们讲的中医课程,完全有了这些精品课程后,可以不出家而把名师请到电脑前,直接聆听教诲,当时很兴奋,花了好长时间把这些碟看完,甚至临床的时候,有国医大师讲的,邓老、颜老,他们都有视频。
有前面四大基础,四大经典,再看老先生讲课的视频,那真是水到渠成,因为老先生一辈子的东西啊,都在课上毫无保留讲出来,所以会学的话,你就认准这条路子,要反复多听多看,多些感想,多做笔记,多读诵。
这五多我们称之为学医最重要的五个下手处,在哪里学不重要,什么时候起步不重要,基础怎么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五多你做得怎么样。
上次有位学员问,孩子啊要从哪里学中医最好?
我们说,从看读听写作,这五个方面下手最好,毛泽东啊一辈子很少佩服人,不轻易敬佩一个人,但是他却读遍史书感慨地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一人。
这是什么意思?我对于近现代这些英雄豪杰圣哲人物啊,最佩服的一个是曾文正公,曾文正就是曾国藩,古代能够封号文字的,必是有盖世功劳。
像范仲淹叫范文忠公,王阳明叫王文成公,曾国藩叫曾文正公,这历史能够流传,靠的就是这些文化,言之无为文,行之不远,没有这些文化,举步维艰。国容易灭亡,家容易分裂。
那怎么活得这些文化,从读书中来,如何读?这是千古学子面临最关紧要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读书,捧起书来读啊,就在浪费时间。
所以怎么读书呢?曾文正公在家书上面写道,凡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不可缺一。这是说大凡读书的大法,提升进步最快的方法,其中就是看读写作四个字,看就是拿起书来看,随文入观,边看边思维,这叫解读,就是理解书中意思。
读呢,直接用读经三要点,缓慢,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要大声地诵出来,大声诵读,人体最难通的喉轮会通开,喉轮一通开,人要延缓衰老好多年,因为人体最狭窄的就是喉轮,人老了咽喉会缩窄,现在食道癌为什么越来越多,因为喉轮缩窄,人们都不喜欢洪亮地诵经,上了大学后,那种朗朗的读书声,居然没有了,人一辈子坚持读经,一辈子不的咽喉病,而且连死了以后,咽喉都不容易化掉。
古代那些大德讲经说法,诵读经典日久的啊,死后有舌骨舍利,喉骨舍利,古代的挑夫死后肩胛骨不坏,其他故都朽了,古代的信使,专门跑腿的,死后两条腿不化,其他腿都朽了。
可见你把精气神聚到哪里练,哪里就最强大,所谓人会生病,是因为你精气神没聚到那里练,腿上有湿疹你就跑它,手上瘙痒你就拍打它,咽喉噎塞,你就用捏喉结法,还有洪亮读经法宣通它。身体生病了,就是提醒你那地方你少练到了,练不到的地方它就得病。
所以读诵太重要了,直接受持古圣先贤智慧经典。
第三招是写,你得抄写,摘抄好的座右铭,重要的经句,还有精悍的医理,比如脾为生痰之源,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巅顶之上唯风可到,这些中医的名言名句,你没抄它上万句啊,说明你学医没有诚心没有毅力。
所以笔记本没有叠到比你身体还高,不要说你学过医,当然写还包括写字练字,曾公那么厉害,为何?因为他坚持做定课,连练字这么小的事都拿来做定课。
曾公讲,每日练字一把,将浮躁之气大加收敛,心以收敛而细,气以收敛而静,于字有益,于身有益,于家教治世更有益。
第四是作,什么是作?作文,还有身体力行去做,去落实,作文就是些读后感,写观后感,只读而不作,如梦中吃饭,说食不饱,便是《小儿语》上讲的口耳之学。
毛泽东读到在《曾国藩家书》这段文字时,拍案叫绝说,这种读书之法,就四个字是金玉之言,可终身行之。
能让毛泽东这么震撼赞叹的,世间的东西不多,连一代天骄,唐宗宋祖,毛泽东都没有把他们放得那么高。
为何我们还要加一个听呢?因为在古代没有mp3,没哟度电脑,六根里头耳根啊,接受信息没那么丰富,我们这时代多了一样听经闻法,我们为什么做晚课后要讲观听后感,用眼睛观,用耳朵听,这样看完视频后,就来分享感想。
如果曾公活在当代,他也会把读书四法变成读书五法,看读听写作五者不可缺一,所以读什么书,安排什么课程,往上有很多,都没有错,都很好,关键是我们自己有没有用这上乘的读书之法,用上乘读书法读中等之书,必胜过用下乘读书法读上品之书。
就像一流的idea(主意)给三流的人执行,结果还不如三流的idea让一流的人去执行。
为何释尊在临走前要告诸弟子要依法为师?这个以方法作为老师,以经典法门作为老师是最重要的,有好方法人生就有好命运。
哪种人有天赋学医
谢谢老师回答我的问题,而且用了这么大篇幅,费心费力。对于一个网络上的陌生人的困惑,老师都能事无巨细,一一耐心周到的答复,可见老师一颗赤子之心,足以令天地动容。虽然我没有开悟,事业也不成功,开口动手皆可能是错,但我自问也有一颗想服务众人的真心,只是境界不高,无法如老师般为法忘躯。如若有缘,真想结识老师这样的豪杰。只是自知才疏学浅,不敢奢求。我是这两个月才看到老师天涯的帖子,从《药性赋》到《小郎中学医记》,也买了书。但发现买了书之后,没有以前看帖子的热情了,开始看帖子,感觉每看一个故事都有收获,但看多了之后,觉得好像散打里的见招拆招,敌人出一招,你怎么样去化解。就算你把天下所有的招数都学会了,但真正打架的时候你还是赢不了。面对疾病还是无从下手,这应该是一个所有学医的人都会碰到的问题。难道真的是只有天分很高的人才能学医?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天分呢?如果没有,那该怎么办呢?《地藏经》里有说人在地藏菩萨像前读诵《地藏经》,可以开智慧,老师见过类似的前辈吗?这些问题老师可以不用回答,老师正当年少,精力旺盛,但事务繁多,还望老师爱惜身体,节约精神。如果觉得累了,网络上的问题可以暂时不理。老师从事的是万年基业,要确保走得长远,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事情伤了身体,切记!
答,无限感恩善友们的护念跟关怀,我们以前读书也面临这个问题,刚开始读前半本时状态很好,后半本时虎头蛇尾很难读下去,古人不是是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吗?我们的学乐往哪里去了呢?
学乐出不来,你怎么坚持下去,现在所有读书人面临的都是这个问题,读到的书要有用,而且还有趣,有趣之书没用啊,好像笑笑就过去了,有用之书没趣啊,又不能广泛地流传,这既考验写书人,也考验读书者,为什么?好多书中知识,你如果为自身性命计啊,好多都用不上,你如果为天下计啊,你学再多都觉得不够,都不会疲倦。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昨天我们讨论一个问题,现在大学生为何少进图书馆?因为图书馆山高海深的暑假啊很多,但里面缺乏一股灵魂,这股灵魂是什么,就是在里面讲学的人。
每个大学院校啊,图书馆里头,都需要有一个能讲学的人,有一个多媒体讲堂,而且天天讲跟这大学专业相通的东西,以及做人处事的根本。
这些做人处事根本会激发学子的心量,为何读《地藏经》?如果你读了后啊,心量没变大没用的,学佛学什么?
你看佛菩萨有没有求过人,永远帮人不求人,这精神学到没有?如果一个图书馆专讲这精神,那么整个学校的风气啊,自动就起来了。
果皮纸屑不仅不乱丢,还争着去扫,课室卫生不用请阿姨,大家抢着去维护,一个学校的学生有这种积极主动的精神,这学生放到哪里都是为校争光,为国争光,都是顶级的光宗耀祖,所以山高海深的经典书籍,为何少人问津?为何望而却步,因为心量小了,装不下啊!
人只要对人还有烦恼怨气,这心量就亟待拓宽,不拓宽你读经典不受用,所以地藏菩萨前面顶礼,礼敬诸佛礼敬什么?礼敬像大地那样宽广博大的胸怀,量不大不足以使人安,这个心量不大,是没法安心修学的。
你看大地,你丢一个宝藏它包容,你丢垃圾啊,它也把你化了,受辱不动,闻谤不辩,难容能容,难忍能忍。
所以一个大学的图书馆,如果有这些奉献的老师专门出来讲利他讲付出,一个人要有这样的志气,付出永远大于别人的努力。
按《弟子规》叫予宜多,取宜少,这是最吉祥的。经典上讲有三不祥,损人而利己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去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
我们读书读到瓶颈了,读不下去了,立马想到这种不祥啊为何?因为我们学为私用,学为公用的话,越学越如鱼得水,这叫公乃王王乃久,学为私用,很快便每个进步。
有人说佛争一炷香,佛也在争啊?没错佛也在争,争什么,争度众,看谁帮助的人更多,这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表现,现在好多人,读书还会疲倦,为什么?慈悲心不够了,读书为何是三分热情,因为他用的是激情,而不是用慈悲,用慈悲,你读起书来不知疲倦,用激情三把火烧来就冷了。
为何经典能千百年永流传,慈悲心所化啊,我们晚上听经闻法里头就有讲到这个问题,到时大家可以详细地来共同研修。
至于如何判断有没有天赋资质?人一骄傲马上没有天赋资质,人一谦虚,天赋资质马上来,怎么判断他是骄傲还是谦虚?如果你认为你还高人一等,你还有一丝看不起周围人,这谦虚功夫啊还差远了。
如果你每天啊还有一个念头要怪怨别人,那就不够谦虚,真谦虚的人,念念责己不责人,这便是真天赋资质。
所以天赋资质,父母给三分,我们修七分,《小儿语》上讲,才说聪明,便有障蔽,不著学识,到底不济。
有一念认为自己聪明有资质啊,就是骄傲,就是不谦虚,就是没资质的表现,资质天赋是会变化的,就像金刚会变成锈迹斑斑废铁,废铁有朝一日会融化成金刚。
没有永久的天赋,要靠你去熏修保持跟转化,就拿曾文正公来说,他为人处世当官做学问,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在清朝,乃至在整个历史都是首屈一指的。
可是这样的造诣啊,是不是天赋高啊,在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啊,他居然被小偷都瞧不起,曾公年轻时,背一篇古文,非常拗口,就那几百个字不到,从朝背到暮,背啊背,怎么还背不好,曾家的家训很严,背不好,今晚就别吃饭了。
刚好那天家里来了个小偷,这小偷躲在房梁上面藏起来,就想等大家睡觉的时候偷点东西,这小偷在上面等啊等,怎么下面等还亮,而且读书声不断,而且反复都是在读那篇文章,不知读了几百遍了。
曾公一直背不下来,乃至读到深夜都没办法背,那小偷听几遍就熟了,真的受不了了,从梁上跳下来,把那片文章一字不漏,迅速背给曾公听,而且还不屑地说,像你这么笨的人,不要读书了。
曾公愣在那里,小偷很骄傲地拍拍屁股就走人,大家看曾公天赋高不高啊,连小偷都比他高,连小偷都比他聪明,可为何小偷永远是小偷,没有成就,而曾公就功德圆满三不朽?
我们看曾公有没有气馁啊?没有!而且曾家最重要的家规是什么?永不言弃,就是曾公传下来十三套学问之一的《挺经》,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倒下去后,再站起来,只要能站起来,你就有天赋,你就没有败。
这精神啊不是曾公一个人的,是整个曾家的,曾公的父亲叫曾麟书,父亲考秀才考了多少岁?从十多岁考到43岁,考了十七次才考中秀才,就像我们的高考,你复读了,考两次三次如果考不上,你都心虚,可为何曾公的父亲考十七次了,还考下去,心中永远没有失败两个字,这就是天赋。
你心中只要还有失败两个字,那就是没天赋,只要打了退堂鼓,不想利人了,那就是没天赋。
当时曾公带兵做官,遵循八本堂,带兵以不扰民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这两点毛泽东直接把它拿到毛泽东思想里来,不用做任何加工,直接吸收进血脉。
结果曾公的湘军2万,太平军40万,2个人跟40个人打,1个人对20个人,即使再笨的人都知道不要打。
结果呢?每打一场就败一场,大家看了都心寒都沮丧,在失败里头啊,你沮丧那就是没天赋,在失败里头啊,你没沮丧就是有天赋。
面对这种格局啊,下面的文书都没底气了,要给朝廷报告,文书就写道屡战屡败。
曾公看了说,这得重新再写。
文书说,这是事实啊,再写也是这个结果。
曾公说,还是这四个字,换一下顺序,屡败屡战。
结果把屡战屡败的沮丧,换成屡败屡战的振奋,不仅振奋了整个湘军,更振奋了整个朝廷。
结果呢?2万人打赢了40万人,为什么?你永远没有放弃,心上没有败,你就永远不败,独孤九剑就是掌握在永远屡败屡战人的手中。
我们国歌啊为什么要唱起来,毛泽东在天安门前为何要讲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就是天赋,上天赋给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换一种的《挺经》说法。
一首国歌就是一首《挺经》,现在大家很喜欢经营管理,而且喜欢研究国外成功的管理企业,还有有成就的人,比如卡耐基,稻盛和夫,大家不知道稻盛和夫啊,这日本的经营之神,他们居然学习中国《曾国藩家书》,学习《了凡四训》,稻盛和夫先生学习曾公真是学习到根本上去了。
稻盛和夫先生是科学家,管理学家,经营家,哲学家,每一样都做到极致,他一辈子把两个企业带进世界五百强,还把濒临倒闭的日航,变成世界一流的航空公司,靠什么呢?
靠的就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常读《了凡四训》《曾国藩家书》,自古以来书香门第传家之宝是一书一训,一书是《曾国藩家书》,一训是《了凡四训》。
有一次在出席宴会,那些记者来问,稻盛和夫先生经营或科学实验这成功率是多少,稻盛和夫先生不假思索,果断回答,百分百。
大家一听这百分百不是很骄傲吗?这不是吹大牛,不用打草稿吗?天底下哪有百分百的成功率,稻盛和夫先生看到家疑惑的样子,笑着一解释,大家不仅心服口服。
稻盛和夫先生讲,我做的很多实验,还有经营的很多东西啊,从刚开始到今天,有些项目我都坚持了三十年还在做,我都没有放弃,没有放弃,就不算失败,没有失败,那成功率不是百分百吗?众人听了豁然开朗。
可见啊,一个人有天赋,是因为他没放弃,一个人没天赋,是因为他自己放弃了,人必自弃而天弃之,人必自辱而后辱之,可见一个人适不适合学医,能不能学好医,看来看去就在这里,这一关没有打破,万卷经纶对你来是压力,这一关如果打破了,万水千山对你来说都是助力。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否在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wh/8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玄学四柱八字窍门在这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