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白在一间牛棚座谈时,曾提到:想象有多远,理性就能走多远。

然而,在医院的电梯桥厢里,我却被迫违背了先生的训诫——拥挤的压迫感紧贴着皮肤层层设防,就连想象走不出头颅,更谈不上理性。

背后的中年妇女,在这个理性的乱葬坑里放弃了贞节廉耻,将两坨没有放进碗里的蓬松胸脯肉紧紧贴在我的脊梁上,鼻息急促但有计划地在我的脖颈上挑逗着良知。

邪念不再安分。

“罗小白先生疯了哎!”还没容我多想,两点钟方向传来一个尖细的声音。

“真的假的?可别瞎说,罗先生可是位以理性闻名的哲学大师呐,怎么可能说疯就疯了?”我面前一个西装革履,酷似农民企业家的中年男子也参与进了“路边社”的最新报道。

“年,也就是去年,12月份的一期《文化周末》还报道过呢!”知识分子的慢条斯理总会令小县城里的人们肃然起敬。

听着路边社的评论报道,我将脑袋稍稍偏移一下,企图逃脱耳后令人反胃的喘息声,而身体却不得随意挪动。因为,放在胸前的右手里攥着的,是我熬了四个通宵写成的采访稿。在见到这篇报道的主人公前,我必须保证它的整洁。

是的,你没猜错。我要见的,正是今天“路边社”的头条人物罗小白——我视为人生导师的当代大哲。更为荣幸的是,我跟先生同一天生日,尽管他已经70多了。

电梯停在了14楼,医院精神科病房。

走出电梯右拐,推开一扇门,我看见靠在轮椅上的罗小白。溢满房间的阳光,将他仅剩的几搓黑发染白。

先生望着窗外,如有所思,完全没有理会我的问好。这也让我有时间仔细打量这位哲人住了很久的地方:床铺跟他蓬乱的头发一样别具一格;镜子跟他的脸颊一样饱经风霜;每一道床板缝隙,每一个气味分子,似乎都诠释着先生不拘小节的生活作风。

当我走近时,先生接过我手中的稿件,目光散落,动作迟缓,声音苍老,喃喃自语。只是,我没有听清先生说的什么。原谅我吧,像我这么低劣的基因,是解读不了先生只言片语的。他对采访稿的评价已经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先生的目光在纸上游移着。每翻过一页,他的脸色就越沉一分。我站在先生一侧,心脏堵在喉咙里躁动不安。

“这篇稿子已经被我改了16遍,反复检查了27遍,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我试图安慰自己。

先生的下片嘴唇微微向上簇动了一下,让我几乎要窒息。

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他头也不抬地问我:“小朋友,在你的这篇专访里,到底谁才是主角?”

我一时没有领会先生的意思,有些迟疑:“自……自然……自然是您呀!”

先生嘴角翘起,似有轻蔑——这是我最担心的表情——反问道:“是我?”

“对呀。”倍感无辜,加上紧张,要不是我的眼皮厚一些,眼泪都要冲出来了。

先生动了一下喉结,“啪”得一声,将五张A4纸摔在脚下,压着嗓子吼道:“‘罗小白’三个字出现了27次,‘记者’俩字儿却出现了28次,主角到底是谁?你说!”

我捡起稿子,嗓子像被堵了铅块一样生疼。迅速浏览着自己写的报道,我的眼睛被一连串的新闻话术挡住了光。

“‘记者看到’‘记者听到’‘他对记者说’‘罗小白看着记者’‘罗先生告诉记者’‘记者感慨’‘记者了解到’……”先生一把从我手里夺过稿子,左手不停地敲打着纸张,右手攥着右下角,字字都有重音:“我好不容易从你蹩脚的叙述中看到我的影子,一个个‘记者看到’让我只看到了**(用词过于暴力,不予显示)!”

我正要辩解,先生已经把稿子撕成了两叠:“不到五页纸的稿子,8个‘据悉’,13个‘据了解’,6个‘记者了解到’。我问问你,哪件事不是你了解到的?”

先生一跺脚:“滚!”

断成两半的稿纸上,留下了先生的鞋印。

“鞋印!”我眼前闪过一道亮光,暗想着,“拿回稿子,我就知道先生的鞋码啦!”

按耐不住激动,我向前一冲。先生却往后一仰,脑袋撞到了钢制的灯罩上。

捡起稿子,因为害怕先生怪罪,我冲出了房门,一口气跑到一楼。

气喘吁吁的我,冲进了洗手间,小心翼翼地折好带着鞋印的稿子,想洗把脸。经过先生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到现在它还是火辣辣的。我照照镜子发现,眼泪把眼屎都顶出来了。毕竟我连续熬夜四天,有点眼屎也是正常的。

洗完脸,掏出纸巾,却有一张卡片从口袋里掉出。这是一张身份证。

“罗小白?”我不禁念出了上面的名字。但旁边贴着的却是我的名字。

这?千千万万个问号堵在脑门上,整个世界都嘈杂无比。

千丝万缕的声音里,我听到两位保洁阿姨在门外闲聊:

“听说精神科住进了个小记者?”

“呵呵,真是什么事儿都逃不过你的耳朵!但是你绝对不知道啊,这小子是个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这不正是罗先生患的病吗?还有其他人犯这个病吗?

“这个病真难缠!”我咒骂着,走出了洗手间。

接下来,我会陆续写一组故事。

故事里,我将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幸福的、悲伤的,可爱的、可恨的,统统融入到“我”杀死“罗小白”的艰难过程中。

在这里,你或许会看到夸张、滑稽、荒唐……但是,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真实的核。“核”里藏着的隐喻,可能直白,也可能晦涩。能不能咬开这个“核”,就看各位的了。

当然,我知道,这篇很烂,只是个引子,或许下一篇会好点。

我是罗小白

对了,我还有个头条号,叫“惊蛰之年”,点击“阅读原文”试试~









































鍗℃硦涓夐唶浠锋牸澶ф鏄灏?
鍖椾含涓撴不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鏈夐偅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yy/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