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方明,湖南省攸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先后在《攸县人》报、《湖南文学》杂志社任过编辑记者。8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散见于省市各类报刊,著有长篇小说《生存》,中篇小说《苏紫的幸福生活》等,发表作品80余万字。

     我的桃树

  李方明(湖南攸县)

  当老屋推倒变成废墟的时候,那推墙拆屋的人,肯定看见了那棵在我老屋的墙角里已顽强生长了三十多年的桃树。

  那是我十岁时种下的,关于这棵桃树种子的来历,今天告诉你也无妨。那是那年桃子成熟的时候,我在邻居家的园子里摘来的,因为邻居的桃树挨着我家的菜园子,而且树枝已越过了界线,像偷看一个漂亮媳妇一样使劲地朝我家的菜园子里侧过身来了。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会在菜园子里,仰望那棵已结满树枝又渐渐变得粉红的桃子,此时,我的喉结在上下挪动,把快要流出来的口水又强迫地把它咽了回去。

  其实在我家的菜园子里面对那一个个桃子可以触手可及。但邻居家的冬生阿公在儿媳的示意下,每到果子成熟时,他就会手拿一条矮板凳,颤魏魏地来到菜园子里,坐在隔着二丈远的那棵老梨树下,眼睛却盯着桃子树的动静。冬生阿公还时不时地从口腔里发出老咳的声音。见到冬生阿公,就让我想起了到许多电影里看到的这样的情景,此时的冬生阿公就像一位站岗的老哨兵,时刻在警惕着那些前来偷桃的贼古仔。

  每到这个季节,母亲就要提前训诫我和弟弟:不要乱摘别人的果子,如果发现了,或被别人告到家里来了,那就要家法伺候。我知道母亲的家法就是在门背里的墙上插的那一束“竹挎几”,另外就是跪在母亲的床前作深刻的而又漫长的检讨。

  由于父亲的早逝,母亲对我们就更为严厉,我和弟弟几乎不敢越雷池半步。虽然,我们常常被这些果实馋得流口水,但也不会去伸手摘上一颗。

  但我想好了,决心要种一棵桃树,这不但是解决吃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争一口气。于是,我首先想到了是桃树种子的问题,听大人讲,桃树种子就是桃子核,作种子的桃子还要选些个大的。

  为了桃树种子,我决定冒一次险,趁着冬生阿公不注意的时候,快捷地摘了四个桃子,我想种两个,留下两个给弟妹吃。

  我用一根削尖的木棍,在我睡觉的窗外挖了两个不深不浅的坑,把两颗桃子放进去并把它埋了,因我家门前有一条水圳,我每天可以滋润它。

  我每天放学回来,常借故上茅厕,去给它施肥浇水。到第二年邻居的桃树也开始长叶开花时,我的桃树也破土而出了。

  这个秘密我还没有告诉任何人,哪怕我的姐姐和弟弟妹妹。

  我的姐姐们每天都要忙于出工,特别到了农忙季节,姐姐们除了白天做,早晚也要做。母亲除了一大家子的吃穿用,每年还要养两头大猪。我常把母亲和姐姐们比作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没日没夜地跑呀跑呀。

  由于我家女子多,有五个姐妹,只有我和弟弟两个男丁。姐姐们很是呵护我们,有时我和弟弟犯错了,母亲要惩罚我们,但只有姐姐们在家都会护着我们。我小时候就常想,我的生命里拥有如此多的姐姐,那是我的今生之幸。

  桃树在春天里破土发芽了,在夏天里疯长。那些日子,我除了天天浇水施肥,还要走近它,去聆听桃树生长的声音,看桃树生长的模样。桃树已开始一天天长大,我每天透过窗玻璃看桃树,有时也叫着妹妹弟弟看,但不让他们去桃树前看,怕他们会损伤桃树,同时,也不让他们告诉母亲。

  不知过了几年,桃树已长成一个大人高了,大多树干虽然不是直立的生长却也比赛似地向四周奔放。经过了多少个风霜雨雪的岁月洗礼,也在我进陶坪中学读初中的那年,桃树终于羞答答地开花了。

  桃树是农历二月三月的花期,五月桃子成熟。在乡村我最爱的是桃花,桃花鲜艳,象征明媚而又多情的春天。

  后来,人长大了,书也读得多了,才晓得清代诗人袁枚的《题桃花树》:“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而《诗经周南桃夭》里那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尽桃花的妖艳与美丽,把世间的桃花抒写得淋漓尽致了。

  桃花开了,满树的姹紫嫣红,那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在微风的吹拂下迎面扑来,那特有的香味,格外地沁人肺腑。清晨,我看见姐姐们站在窗前,梳着头,而那张青春的笑脸被窗外的桃花映得一片粉红。

  淅淅沥沥的春雨,此时的桃花,美得更艳,更自然。绽放的花苞,闪出的却是珍珠般的花蕾,细雨滴在花上,又流在花蕾里。当太阳光来了,这晶莹的雨滴又像孩童调皮般地一下子躲闪了,不见了。

  而那时候,我只知道,桃花虽美,但想到的是它的果,只想知道桃花落尽后,那挂在桃树上能长出多少个桃子,能给弟妹还有母亲姐姐能分多少个桃子。

  当我从学校回家看着那满树的桃花还有全家人好像被桃花映红的笑脸,我知道我当年种下这棵桃树,是件多么快乐的事。而当桃子成熟采摘的时候,更是全家人乐陶陶的日子。

  后来,我姊妹七人已略续离开家,奔赴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岗位。直至有一天,母亲走了,老屋被拆了,才知道,家离我们是越来越远了,也越来越模糊了。我不知道老屋为什么要拆,拆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它成为废墟?

为什么那些拆屋的人都看不见那棵桃树,而那棵桃树的桃子,我想上下两队的父老几乎个个都吃了这棵桃树的桃子,而到了拆这屋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人站出来,说一句:“留下这棵桃树吧”。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对这棵桃树有太多的眷恋,如今我的母亲走了,桃树没了,桃花也落了,我想我对故乡还有什么依恋呢?我还能在故乡寻找什么?

  一天,妹妹告诉我,老屋不是人为拆的,是因一次大风大雨倒塌的。而那棵桃树经过那次劫难后,又在废墟中活过来了。

  我是信了妹妹的话,也信了我的桃树会活的。   

赞赏

人赞赏









































哪里治疗白癜风
哪里能治愈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yy/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