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爷传奇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原创:宜修新家宜修新家今天说起三爷。在家乡,上点年纪的人中,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在兰州,老兰州们,知道他的人也不少。但大家都只知道他是个大夫,是个名医;却没多少人,甚至连亲人们都不十分了解他在芦阳那些年的详细经历和个人生活,更不知晓他一生中的许多传奇经历和神奇之处。我两年前的怀念文,让我的亲人们更具体、更细致了解了那些年,他在芦阳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点点滴滴。在我两年前的怀念文中几乎每篇都有三爷的形象;在我年-年的日记中,也几乎篇篇都有三爷的身影。每篇中都可见他对国家的满腔赤子之情他对工作的痴狂热爱之心他对兄嫂的拳拳敬爱之情他在逆境中积极乐观豁达每篇都饱含着他对孙女我切切的喜爱谆谆的教诲殷殷的期望在他看着长大、爱着长大的孙女笔下:他是世上最好的医生救死扶伤,悬壶济世他是世上最贤的弟弟尊敬兄嫂,至性至真他是世上最多才多艺的人绘画、摄影、文学、体育、音乐、戏曲……广泛涉猎,无不精通他是世上最积极乐观的人在艰苦岁月中,坚韧不拔,不屈不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永远笑对人生,笑对生活从他脸上看不出他曾历经磨难在他身上看不出他曾身陷囹圄在他眼里看不出他曾历尽坎坷在他心里,永远都是最爱的事业在他眼里,永远都是最美的风景在他梦里,永远都是最亲的家人这篇着重写写他一生中的许多传奇经历和他的神奇之处以及他的胆识魄力。第一,他的传奇之处在于:他的命大爷爷经常给我说,三爷“命大”;三爷他自己也经常给我讲“吉人天相”这个词和这背后,他的传奇故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他的人生中经历了好几次大难不死。爷爷们的父亲去世时,大爷12岁,爷爷9岁,三爷他只有3岁,还被抱在怀里(应该都是虚岁)。小时候的他们在太太的娘家生活,幼儿时期淘气的他总喜欢在井边玩,有一次不小心掉进了井里,快被淹掉时,被刚巧来挑水的人用扁担吊了上来;青年时代他在甘肃学院上学期间,冬天从结了冰的黄河上过河,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千钧一发之际,被路人合力帮忙救了上来。湿漉漉的他回家换了身衣服,居然还是再一次从冰上过了。你说他胆子大不大,命大不大?青年时代有一年,他回老家芦阳,接他大侄女即我姑妈到兰州上学,他们坐着运盐的马车,路上车翻了,巨大的盐坨急剧倒了下来,盐坨砸伤了三爷,三爷身负重伤(姑妈毫发未损),经过紧急救治,短期修养,最后痊愈。你说他命大不命大?受了这么重的伤,却也无碍。大家心里是不是都有个问号,三爷说话有点结,这是咋回事呢?因为我小时候很敬爱三爷,有人叫三爷“王结子”,心里很不爽呢!但知道这个事在他们心里肯定是个结,就没深问过,只依稀知道跟“右派”有关。我也是现在才搞清楚:我二叔给我说,三爷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了极右分子,要发配至夹边沟,这时的他患了很严重的肺结核和喉头结核,实在去不了夹边沟劳动改造,就发配至街道改造。喉结核再加上在运动中受到的精神迫害,导致三爷说话自此就不流畅了,因而家乡有人称他“结大夫”。那可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成的,之前的他可是能说会道,巧舌如簧。但是虽然说话不畅了,却捡来了命,如果去了夹边沟会是啥下场,可想而知。真可谓是因祸得福你说他命大不大?至于说话不畅这件事,我觉得并没影响他和大家的交流。他的医术和处方就是最好的语言,他给我及亲人写的那一封封书信就是他和我们最好的交流。三爷和大侄女(我姑妈)、大侄子(我父亲),这张是三爷存在我相册里的照片
三爷给我相册里留的他年轻时的照片
第二神奇之处呢?大家会不会都有个疑问,我心中也一直有个疑问,他们三弟兄怎么都考出去了?这完全不符合家乡人的常规常理啊!这个说来话长,这也正是他的神奇之处。三爷本来就是我太太选的,留在农村务农的最佳人选。太太要把他留在农村,留在家乡,留在身边,务劳家里的那几亩水地。因为在家乡有个传统,无论多大的家庭,多开明的家庭,多有文化的家庭,不可能让儿子们统统出去读书、创业,就像我外公家,世代都要留一个守家业,守父母。不是有句老话说“父母在,不远游”吗?由于他的哥哥们都很出色,已经远游了。我三爷就是被我太太选定的那一个留守家乡,不让远游的儿子。三爷小时候很顽皮,太太压根就没想让他出去,一则是为了守家业,守老母;再则也是怕他出去闯祸。我的前文中写过“三爷小时候淘气贪玩,他曾多次给我讲他因贪玩误事挨打的故事。有一次太太去推磨,差他回家取筛子,他路过城门上,看到放风筝,就开心地看啊看,玩啊玩,忘了时间,忘了差事,忘了一切。直到天黑,肚子饿了才想到回家。迎接他的是太太的一顿暴打,那个痛啊,他给我讲起来的表情,仿佛讲的那会儿还痛得不行。”所以三爷高小毕业后,也就是小学六年级毕业,太太就不让他上学了。那本来留在农村守家业的他怎么就到兰州了呢?他怎么就考到甘肃学院艺术专修科了呢?这也正是他的传奇和神奇之处留在了农村,他心里或许不甘吧。兴趣广泛又不甘寂寞的他就在芦塘城里不安分地闲逛、晃悠,当他看到有一个狄姓的学长在专业学画,他就站在旁边看,自己没有工具,就在地上比比画画,他居然就看会了画画。年,人家去考试,18岁的他也跟着去了,没想到他竟然以绘画“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获第一名,被破例录取到了甘肃学院艺术专修科。但是太太就是不想让他去,家里的水地谁管理呢?他就和太太商议,以每年只给他几石口粮的协议说服了太太,太太咬咬牙就让他去上学了。他天资聪慧,很有绘画天赋,一下子就出类拔萃,在班里成绩卓然。三爷上甘肃学院艺术专修科时学生证上的照片(二叔提供)
三爷20岁时画的木板画,我小时候在芦阳时,经常见到原版,就在大爷大奶的柜子上摆着
年他上甘肃学院艺术系时和他大哥二哥及他八外甥、大侄儿在兰州合影。这是爷爷留给我的一张原版老照片。
而一个画画的他后来又怎么成大夫了呢?
有一次医学科的老师来艺术科找学生画人体解剖图,没人敢去,艺高人胆大的三爷跃跃欲试,就去画了。没想到他画的解剖图形象生动逼真,骨骼、脉络、器官清晰,深受医学院老师赏识。在医学院画图期间,天性不安分的他又喜欢上了医学。他就回去和他二哥即我爷爷商量,最后他们一致大胆决定,弃艺学医从医,因为爷爷觉得正值日寇侵略的国家和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人更需要的是医生而不是艺术。这一决定:中国的绘画界虽少了一个名画家,危难中的中国却多了一个救死扶伤、救人无数的医生这在当时应该是个很英明的决定。在医学院的他成绩斐然,毕业后被保送至协和医学院,即现在北大医学院前身。我爷爷以前就老以自豪和欣赏的口气给我讲这些他小弟青年时的传奇经历、非凡天分和卓越成就。你说神奇不神奇?一个艺术生居然转学了医学,在多年的理论钻研和实践工作中,最终成为了一代名医。而他这么成绩斐然的名校高材生怎么会沦落到乡下做医生那么多年呢?他晚年怎么就到芦阳了呢?说起来真令人唏嘘!可见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庆幸我们生在好时代。年他从北京协和医学院(北大医学院前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本来要留京工作,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回到了兰州,医院院长、兰州卫生事务所所长。之后却因发表进步言论被特务告密,身陷囹圄。年左右,他在兰州自开诊所,省长郭子峤也请他给孩子看病。在同年他加入民盟,他是兰州市最早加入民盟的成员之一,担任负责人。解放后,他被医院工作,任门诊部主任。还是兰州市医师协会理事,又当选为市人民代表。每周隔天晚上,擅长儿科的他还被甘肃日报社托儿所派车接去巡诊。这一张是自己开诊所用的照片(二叔提供)这一张是解医院工作标准着装像(二叔提供)正当他发挥自己的专长,积极工作,并写了入党申请书,满腔热血投入建设新中国时,运动开始了年反右运动中,他被划为极右派,本来被发配至夹边沟劳动改造,后因重病被放在街道劳动改造九个年头,边医院发挥特长。运动中,他的七个儿女也因此受到牵连,大的已经学成就业的,不能回家;小的还没学成的,不能继续求学;我的三奶奶殚精竭虑,积劳成疾,在三爷下放回乡之前58岁的她过早得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她牵肠挂肚的爱人,离开了她万般疼爱的孩子们。年左右,59岁的三爷被下放回老家,一边工作,一边接受监督长达13年之久。但这些苦难:都没有压趴他都没能打倒他在艰难险阻中在大风大浪中在风雨交加中他自屹立不倒他自岿然不动他仍保持尊严他还受人爱戴三爷他回乡后,先后在芦阳人畜防疫站、芦阳公社卫生院上班。他白天上班,晚上单独住宿在我们本家焕福爷爷院里。每天中午、晚上下班及周末都来疏散回乡的我爷爷、二奶奶处一起吃饭。我也就有了和他15年的同室共处。我们祖孙四人:同吃一锅饭同饮一壶水同看一本书同聊一话题我们祖孙四人:相依为命相依相存一起度过难忘岁月同时我也得以有了这么多对他神奇经历的了解同时我也就有了同受三位老人疼爱的神奇经历公社卫生院,只给他微薄的工资,他却以他那百倍的热忱,用他那精湛的医术全心全意为群众看病,救死扶伤。每天在公社卫生院,乡亲们排着长队等他诊治;回家吃饭时,也有乡邻们争相来家里看病。以至于大家都忘了他的脱帽右派身份。年,71岁的三爷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春天,落实政策了!平反了!以离休对待了!组织给他补发工资了!解决兰州户口了!但时年71岁的三爷,却依然待在家乡,义务在公社卫生院又工作了五年。直到年,76岁的他待我初中毕业,组织给他在兰州解决了住房后,他才和我、二奶奶一起正式重返兰州。而我爷爷却没能等来和我们一起回城的那一天,半年前已在家乡去世。五年后,三爷他在兰离世,享年81岁,和我爷爷一样,都是活了81岁。爷爷早三爷六年出生,早三爷六年离世。我有时候想,历尽坎坷磨难,身体又不好的他们能活到八十多岁,也算是奇迹!在芦阳时的工作照再补充说说他的医术和对我国医疗事业的贡献他是兰州市早期的西医大夫,医术高明,曾创下用两分钱救活一条生命的神话,他尤其擅长小儿科。他是西医大夫,却也深谙中医的望、闻、问、切,小时候我一不舒服,他一望就知道我哪不舒服了。他还擅长针灸,小时候我经常看见他用细长的针给病人针灸,感觉很神奇,也感到怕怕的。可以说他是最早践行中西医结合的大夫之一。三爷的传奇之处还有:在他的影响下,家里有无数人学了医,从了医。一般的人自己学啥、干啥,都不想让孩子学、干,尤其是学医的,学医和当医生既辛苦又有风险。他却是个例外,他影响学医的人数之多,学科之广泛,不要说是开一个诊所,医院都是够的。可以说他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影响出几代医务工作者。前些年,医院医院的院长、主任、主治大夫、护士长、药剂师以及医学院教授中都有许多家里人和家里的亲戚。一问为什么学医了?一律回答是受三爷的影响。他不仅要让自己的子女、侄女们学医,也建议亲朋好友及他们的孩子学医。现如今他的孙子、外孙、重孙、侄重孙们中有不少都在国内外学习、从事医学或医学相关的专业。我的随笔《我和爷爷、奶奶、三爷在芦阳的那些年》中写过“三爷一生生活俭朴,却对考上学的亲友乡邻无比慷慨。晚年倾心为乡亲治病救人,年轻时在兰工作时,无私资助考上大学的乡邻亲友。我的五舅考上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制造专业时,需自费购置仪器,三爷慷慨解囊,提供百元,比自己当月的工资还多,他还资助我爷爷的义女上了兰大医学院,鼓励赞助我姑妈上了助产士专修学校、支持资助我葆云大姨上了护士专修学校。他对自家子侄的培养、提携更不必多说。乡邻亲友也对他们以温柔回报,在那个阶级斗争很严峻的时代,并没过份难为他们,让他们平安度过那个年代。”注:凌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著名儿科专家,她的爱人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著名的自治区心脏病首席专家、医院副院长。年7月他们夫妇曾专程去芦阳给我爷爷扫墓。考完高中的我一同前往,近七十岁的他们骑自行车去坟上。晚上和我一起住在我二奶奶的炕上。当时三爷还在芦阳,一个月后,我们撤离芦阳。凌姑姑是爷爷的义女,她叫我爷爷“干爹”,叫三爷“三叔”,那些年,每年过年,她都要给我爷爷寄50元钱,爷爷总是要背着三爷去取汇款单,因为他觉得是三爷供凌姑上的大学,却给他寄钱,怕三爷有想法。其实三爷不会有想法,他毕竟在卫生院有微薄的收入,看来爷爷多虑了。姑妈一生从事妇产科工作,医院妇产科资深总护士长,主任助产士,接生无数精婴。葆云大姨是我奶奶的娘家侄女,也就是他二嫂的侄女,三爷支持鼓励她学了医,医院外科总护士长,她爱人是总院外科主任医师,影像科主任,他们的儿子曾任总院院长。看来三爷的确是影响了几代人。我认为他的传奇之处还在于他的远见卓识和胆识魄力其他的就不详细说了,我就说说我当年报考师大附中这件事吧。当时我虽在景泰学习拔尖,但那毕竟是农村的中学,谁也不敢妄自菲薄,报考全省最好的中学。当听说三爷决定让我报考师大附中时,就连我学校的老师都未免有点吃惊,毕竟那会学校的师资力量在下滑;兰州的亲人更是无比担心,觉得我们毕竟在农村,是不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都觉得我们胆子实在是太大了,都在嘀咕能考上吗?我父亲更是觉得我们荒唐,自不量力。他在积极联系让我报考二十八中,还说要是考不上二十八中,就上九中。三爷把我父亲写来的信扔在一边,不予理睬。他义无反顾得让蹇姑父给我报名考附中,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在老人的支持、鼓励、信任下居然就考上了。当他托师大的姑父提前查到我中考分数高出附中录取线20分的那一天,76岁的三爷骑自行车从十里店到西站武威路我父母家来报喜。那一天,他春风得意,我意气风发;那一幕,另我今生难忘。现在想想能考上也真是个奇迹;现在想想三爷真是有眼力,有魄力,他当时怎么就能那么相信和看重我的实力呢!我相册里保存的三爷老年照片
我觉得他一生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他一生中受了那么多坎坷磨难,却能不忘初心,始终牢记医生救死扶伤的使命。他把工作做成了一辈子的事业!无论是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他始终豁达开朗,乐观积极。即便是在农村被管制期间,依然保持着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他把悲苦的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三爷留在我相册里的他在芦阳工作期间,回兰州过年时照的老年时的照片在我眼里他是世上最热爱专业的人在我眼里他是世上最重情重义的人在我心中他是世上最好的三爷他给孙女我留下的:那一张张成长小照那一封封关爱信件那一本本学习书籍那一包包苦口良药那一句句逆耳忠言饱含着他对孙女我的深情是我终生受用的精神食粮三、四十年前三爷曾给我拍的那些成长小照片年8月我和三爷七个儿女中的五个,还有他的小儿媳,大外孙年8月三爷的亲人们在兰聚会宜修新家作者的辛劳写作值得赞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zz/12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围城妙句摘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