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这段时间家长应该十分注意。那么应该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呢?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

传播途径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孩子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手足口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孩子在出门回家后一定要先给孩子洗手,在外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不要吃不干净的东西,不要让孩子吃手。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孩子。

2、手足口病的病毒是可以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的,家长应该在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以免被传染。

3、孩子如在家中发生精神不振、肠胃不适、发热、皮疹、咽痛等异常表现,医院就诊,并将诊断情况详细告知老师。孩子患病后应暂停来幼儿园,避免交叉感染。4、为了全体幼儿的健康,对医院已确诊的传染病或家中有传染病发生,家长有义务第一时间通报幼儿园保健室或班级老师。幼儿园将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幼儿病愈、医院的健康痊愈证明才能入园。5、衣物、被褥、毛绒玩具等在阳光下暴晒≥6小时。

手足口病的护理

1、消毒隔离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孩子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孩子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2、饮食营养孩子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孩子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孩子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孩子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hl/1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