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人们在外的活动越来越多,病毒流传的空间也更大。对于传染性及危害性很大的艾滋病和结核病我们更要防之慎之,同时也应避免歧视态度。同时,加强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控工作,是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的一项非常重要工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常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重视。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发病率越发强烈。

结核病典型症状

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侵入不同部位表现不一。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

多在午后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患者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1.肺部结核

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

2.胃部结核

临床表现很不一致,有些无症状或很轻微,有些类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数似溃疡病,患者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腹痛与进食无关。幽门梗阻所表现的呕吐多以下午、晚间为重,呕吐物为所进之食物,不含胆汁,潜血可为阴性,呕吐后腹胀减轻。除胃症状外还可伴全身结核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下午发烧、夜间盗汗等。体格检查上腹有时可触及不规则的包块,有幽门梗阻时,在上腹部可见胃型、蠕动波及震水音。

3.肝结核

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热多在午后,有时伴畏寒和夜间盗汗;有低热者也有弛张型者,高热可达39~41℃。身患结核病者可长期反复发热。

4.肠结核

临床表现在早期多不明显,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与肠外结核并存,其临床表现可被遮盖而被忽略。因此,活动性肠外结核病例如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结核病预防措施

1.早诊断早治疗。如果你连续咳嗽、咯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可伴盗汗、发热、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应及时就诊。

2.增强抵抗力是预防结核病的最佳方式。强身健体、均衡有营养的膳食摄入、充足的睡眠等提高身体免疫力是关键。

3.人员密集场所应加强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等要掩口鼻、戴口罩。4.若和结核病人接触对话,应处于室外通风的地方,让结核病人戴口罩,防止唾液传染。

结核病认识误区

误区一:孩子出生时接种过卡介苗,就不会得结核病了。

解答:卡介苗是一种减毒活菌苗,只可接种于未受结核菌感染者,可使其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因此我国现在针对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但这种保护力并不是终身的,一般只提供5年~8年的免疫力,也就是说学龄前儿童感染结核菌率非常低。但是孩子一上小学,随着卡介苗的抵抗效力降低,就有了患结核病的风险。

误区二:如果确诊结核被大家发现,很可能受歧视,所以不如不说。

解答:一般而言,连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咯血、血痰等,就被视为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发现疑似结核症状应当第一时间报告学校,医院检查确诊和规范治疗,以免自行服药致使症状迁延不愈,甚至传染给身边同学。其实,结核病可防可控可治,并不可怕,只要早期发现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其治愈率非常高,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误区三:结核病就是肺结核解答:“结核病是一个大概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侵犯人体任何一个器官。”事实上,除了头发和指甲不得结核病,其他脏器都会被结核病入侵。比如眼结核、喉结核、肺结核、骨结核、肝结核、肠结核等等,所以说结核病不等同于肺结核病,是全身脏器结核病的总称。

误区四:“穷人”生的病

解答:很多人误以为结核病是解放前的、穷人生的病,已经快消失了。其实现在结核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很高。全世界每天有人死于肺结核,仅年就有万人死于该病。结核病是成年人最主要的传染病杀手。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为55.2岁。病例统计显示,近年来学生、白领都有,特别是劳累(包括劳力、劳心、熬夜)、减肥节食、体质差、周围有人患结核病、患其它病致免疫力差、使用免疫抑制药的人更容易患结核病。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别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艾滋病典型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艾滋病预防措施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拔牙和其他侵入人体的操作。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艾滋病认识误区

误区1:日常接触会感染艾滋病

解答:艾滋病的传播只有三条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有证据表明,HIV病毒不会通过接触、眼泪、汗液或唾液传染。因此以下途径不会感染HIV病毒:与HIV阳性患者呼吸同样的空气;在HIV阳性患者之后接触厕所马桶或门把手,饮水器饮水;与HIV携带者拥抱、接吻或握手;与HIV携带者共用餐具;在健身馆共用健身器材。

误区2:有高危行为,马上就能检出是否感染

解答: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血液,到人体产生艾滋病病毒抗体,并能用目前的检测方法检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前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窗口期一般为2周到3个月。因此,高危行为发生后要知道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毒,需要在窗口期过后再进行检测。

误区3:感染艾滋病病毒马上会发病死亡

解答:不会。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7——10年,其中有部分感染者发展迅速,潜伏期可短至2——3年;还有部分感染者发展缓慢,潜伏期可延长到12年以上。目前,我国开展了广泛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有效延长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存期。

误区4:蚊虫叮咬会传播HIV

解答:相关研究没有发现支持这一看法的证据,即使是在有很多蚊子和AIDS病例地区,也没有发现蚊子会传染艾滋病。当蚊虫叮咬人体时,它们不会将之前叮咬的人或动物的血液注射到下一个对象体内。此外,HIV在昆虫体内只能存活很短的时间。

误区5:艾滋病不能根治,检测没用

解答:艾滋病目前虽然不能治愈,但完全可以治疗。目前国内艾滋病诊治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HIV感染者未能及早被发现,大部分感染者在进入艾滋病发病期后才被确诊,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艾滋病其实就是一种慢性病,如果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患者寿命可延长30年以上,生存时间几乎和常人无异。

所以面对艾滋和结核大家不要害怕

锻炼好身体

及时做体检

做好预防

和疾病大声说

“NO”

图文编辑/运营部满一萍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终审校对/朱 琳王永美

阜阳师范学院新媒体工作室

出品

欢迎阜阳师范学院唯一官方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比较好呢
北京请问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wh/8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