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之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中医称为乳蛾,又名喉蛾,指咽喉两侧喉核(即腭扁桃体)发生红、肿、疼痛的一种病证。肿在喉核,形似乳头,状如蚕蛾故名之“乳蛾”。临床多双侧同时发病。
西医有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以高热、咽喉红肿疼痛为特征,起病急,全身症状重,多参考“发热”、“(重)感冒”等疾病的治疗。慢性扁桃体炎俗称“大扁桃”,以小儿扁桃体慢性肿大,并在季节(春秋多)变化或感冒时症状加重为特征。
推拿调治慢性扁桃体炎有优势。
本病多为慢性过程,其基本病机为正虚热毒未尽,痰瘀互结于喉核。正虚可因禀赋不足,或病久未愈,或营养不良,或调护失宜,致肺脾气虚,或肺肾阴虚。气虚土不生金,卫表不固,易于感冒,感冒之后不能及时托毒外出;阴虚,虚火上炎,熏灼喉核。
小儿外感,如感冒、鼻炎、发烧、咳嗽,特别是急性乳蛾(外邪侵袭,内热上攻,火热邪毒搏结喉核)等治疗不彻底,致邪气留恋,余毒未清,余热未尽。气血运行受到影响,气滞、血瘀、痰浊内生。痰气交阻,痰瘀互结,痰热相合,与未解之邪毒胶着、种植于喉核,使喉核肥大、肿硬,发为本病。
扁桃体的作用与扁桃体炎
扁桃体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组织,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具有细胞和体液双重免疫作用。它含有不同发育程度的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能分泌各种免疫球蛋白,对细菌和病毒有强力杀灭和抑制作用。扁桃体2~3岁开始发育,6-7岁达到高峰,青春期萎缩,故小儿单纯扁桃体大无临床意义。
正常咽喉和扁桃体隐窝内存在余种细菌。由于扁桃体表面上皮完整,黏液不断分泌,细菌大多随脱落上皮细胞和黏液以痰的形式排出。当小儿疲劳、受凉、食物擦伤、局部受到刺激(烟、尘、辛辣)等致抵抗力下降时,扁桃因此发炎、出现充红、肿胀、化脓。小脓栓颜色乳黄或淡白,其形恰似蚕蛾。反复发炎则形致扁桃体增生肥大。两侧扁桃体不同程度肿大可堵住咽部,影响呼吸、吞物感使小儿清嗓不断。
扁桃体肿大分为三度:I度肿大超过舌颚弓但不超过咽颚弓;Ⅱ度肿大超过咽颚弓;Ⅲ度肿大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一)诊断要点
1.喉核长期肿大(多为Ⅱ、Ⅲ度),左右不对称,表面不光滑,颜色不均匀,色红或绛,痛或不痛。
2.伴咽喉不适、咽痒、异物感、咳嗽、清等局部症状。急性发作时红肿疼痛较甚,吞咽困难,甚至寒战高热。
(二)鉴别诊断
1.咽白喉为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咽部黏膜形成灰白色假膜及全身毒血症为主要特征。轻者发病较缓,伴全身不适,发热不甚,咽痛尚轻;重者起病急,咽痛剧烈,可伴有高热、烦躁、呼吸急促等。临床检查以肿大扁桃体和咽部表面覆有灰白色假膜,坚韧而厚,不易剥离,若勉强除去则易出血为特征。
2.抽动症以局部抽动并伴有长期清嗓为特征,但扁桃体一般不肿大。
(一)治法
扶正祛邪为本病基本治法。扶正重在肺脾肾三脏,以补气和养阴为主;祛邪重在祛除外感未尽之邪和内生之痰浊、瘀血与湿毒。喉核肿大,宜利咽散结。
(二)基本方
三补方(补肺经、补脾经、补肾经各1-3分钟)
推上三关(3~5分钟)
清天河水与天柱骨(均以局部潮红为度)
掐揉二扇门与拿风池(各1~3分钟)
捏挤板门与按揉膻中(捏挤板门10次;按揉膻中1~2分钟)
捏脊并拿肩井(3~5次捏脊后,末次从龟尾向上捏至大椎时,就势将肩井处皮肤拿起并翻卷。操作1分钟。
咽喉局部操作(见操作指南)
方解:补肺经、补脾经和补肾经调补肺脾肾,增强小儿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预防感冒,防治慢性扁桃体炎。推上三关为温、为补、为升,托毒外出。捏脊配合拿肩井益气升阳,发散外邪。清天河水和清天柱骨针对余热未清,掐揉二扇门和拿风池针对余邪(毒)未尽,捏挤板门与按揉膻中针对痰浊、瘀血和气滞。全方攻补兼施,整体和局部调理并重,利咽并散结。
(三)操作指南
1.三补方应该根据具体小儿肺、脾、肾虚的程度选择或合并运用。反复感冒,多补肺经;消瘦厌食,多补脾经;发育不良,多补肾经。在此基础上,推上三关加强补益效果。
2.清天河水和清天柱骨,抬揉二扇门和拿风池,捏挤板门与按揉膻中也应选择或合并运用。清天河水和清天柱骨针对余热未清,以时时低热,咽红赤,扁桃体红绛为特征。指揉二扇门和拿风池针对余邪(毒)未尽,以反复感冒,晨起流涕、喷嚏为特征捏挤板门与按揉膻中针对痰浊、瘀血和气滞,以清嗓频繁,胸闷,喉间痰鸣为特征。
3.咽喉局部操作为特色手法,近治作用明显,利咽散结效果显著,但手法不宜太重,以患儿能忍受为佳。①纵向推抹。抱儿同向坐于腿上,医者双手从两侧围住儿颈以食指桡侧分别贴于喉结两侧,先横行推抹,去重回轻1分钟,后以食指指腹在喉结两旁从上向下推抹10余次。②拿人迎。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以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置于两侧人迎穴轻拿之,1分钟。③点揉上廉泉及喉核穴。上廉泉位于正中线,下颌下缘与舌骨体之间的凹陷中,以拇指或中指3揉1点;喉核穴为喉结与同侧下颌角连线外上1/3与内下23交界处,以拇食二指相对,向扁桃体方向3揉1振,每穴1分钟。④轻揉天突1分钟。⑤喉科擒拿法。与患儿相对而坐,一手握其手腕,拇指与患儿拇指相对,在握腕手下压患儿拇指时,另一手拇指扣拨患儿云门或中府,下压和扣拨均达患儿最大忍受度,操作1次即可。⑥喉结两旁取痧。
(四)辨证加减
1.肺脾气虚以反复感冒,咯痰清稀,面色无华,神疲,声低,胆怯,舌淡,苔薄,脉濡,指纹浮为特征。治宜补益肺脾,利咽散结。基本方重点补肺经,补脾经,捏脊并拿肩井。加揉外劳、一窝风各1-2分钟,开璇玑3~5遍,丹田操作透热为度,点揉足三里1~3分钟。
2.肺肾阴虚以反复咽部不利,咽干口燥,清嗓频频,干咳,兼唇红,颧赤,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色绛为特征。治宜滋养肺肾,清咽利喉。基本方重点补肾经,清天河水与天柱骨。加清心经、清肝经各1-2分钟,揉二马1~3分钟,按揉三阴交1-2分钟,擦涌泉令热。
3.痰瘀互结以咽部异物感,吞咽不利,清嗓频频,每因激动、忧郁而加重,喉核肿硬,舌有瘀点,苔灰,脉涩,指纹滞涩为特征。治宜化痰逐瘀,利咽散结。基本方重点清天河水和清天柱骨,指揉二扇门和拿风池,捏挤板门与按揉膻中。加掐揉小横纹、四横纹各5-10遍,顺运内八卦1-3分钟,分推腹阴阳1分钟。
4.急性发作
(1)风热邪毒引发:每因外感咽喉疼痛加重。以肿胀明显,局部焮红,吞咽或咳嗽时疼痛加剧,兼发热恶寒,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红为特征。治宜疏风清热,消肿解毒。基本方重点清天河水,清天柱骨,掐揉二扇门,拿风池。加头面四大手法2-3分钟,掐揉合谷、曲池各30秒,捏挤大椎10次。
(2)肺胃热毒引发:每因饮食、情志失调而咽部疼痛剧烈,连及耳根、颌下,喉核红肿,表面黄白色脓点,咽峡红肿,吞咽困难,颌下痰核,伴高热,口渴喜饮,痰黄稠,口臭腹胀,舌质红,苔黄,脉洪大,指纹绛为特征。治宜清肺胃热毒。基本方重点清天河水和清天柱骨按揉膻中和揉板门,喉科擒拿法。加清肺经清胃经各3-5分钟,退下六腑1~3分钟,推箕门(蘸凉水拍3-5遍,推至局部潮红)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口腔清洁,漱口早日淡盐水漱口。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
2.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疾病,如急慢性鼻炎、咽炎、中耳炎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wh/8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咳嗽的17种用药方案及11种预防保健措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