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起源于19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剧和汉剧,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首都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故称为京戏(京剧),被视为中国的国粹。

京剧唱腔主要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脸谱: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传统京剧脸谱是运用色彩和线条构成各种图案,以象征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京剧名家: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例如,程长庚、余三胜、谭鑫培、余叔岩、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姜妙香、叶盛兰、杨小楼、盖叫天、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张君秋、金少山、裘盛戎、肖长华等人。

如今,京剧与大部分地方剧种一样,面对生活节律加快,网络和流行音乐的冲击,有逐渐衰落的倾向。

作为耳鼻咽喉科医生,我们关心的是京剧演员的嗓音疾病。在京剧界,对嗓音障碍的常用称谓是“倒仓”和“塌中”,从艺术嗓音医学的角度讲,“倒仓”、“塌中”指的是哪些声带疾病呢?

首先,我们从京剧大师杨宝森和王瑶卿谈起。

杨宝森(-),京剧老生行当泰斗,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幼年从陈秀华先生学须生,十五六岁时,即以童伶享誉北京和上海等地。18岁倒仓以后,杨宝森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舍短用长,结合多年的艺术实践开创出一种崭新的唱法。在20世纪30年代末,杨宝森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一起并称为“四大须生”。

图为:从左至右分别是杨宝森,鼓师杭子和、琴师杨宝忠

王瑶卿(-),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祖籍江苏清江,生于北京。9岁进福寿班学戏,17岁时因“倒仓”辍演,同年与杨朵仙之女(杨宝森的姑姑)成婚。18岁嗓音复原,年自己挑班,重排或新编演出多种剧目,发挥了创作才能,改变了以往京剧舞台上以生行领衔的局面,形成了风格清新的王派。年46岁时因“塌中”告别舞台,以后则致力于培养后学,在戏曲教育方面堪称一代宗师。主要传人有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和尚小云,在梨园界被尊奉为“通天教主”。

图为:四大名旦合影:梅兰芳(中)、尚小云(右)、程砚秋(前)、荀慧生(左)

从以上文字我们知道,杨宝森16岁“倒仓”,王瑶卿46岁时“塌中”,那么,“倒仓”和“塌中”是什么意思呢?

1.倒仓:京剧声乐名词,又叫倒嗓,就是男性青春期变声的过程,是每个京剧演员一生必过的鬼门关,过渡不好嗓子就废了,再不能唱戏了,很多人倒仓失败后从事了其他相关的工作,如琴师、鼓师或改武行、丑行等。有人形象地解释,“倒仓”就是供人吃饭的粮仓倒了,那还怎么生活呢?

2.塌中:京剧声乐名词,京剧演员在中老年时期,由于生理关系,发生声音嘶哑现象,不能继续演唱,叫做塌中。用假嗓歌唱的演员,老来塌中的比较多。

笔者粗略查了一下,发生过“倒仓”和“塌中”的京剧名家如下:

(1)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年因嗓子倒仓,不能演出,罗瘿公筹款将其赎出师门,令其学习绘画书法、文史诗词,观摩电影戏剧,大大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和美学情趣,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一期间,他先后师从阎岚秋(九阵风)、乔惠兰、谢昆泉、张云卿等名家学把子、身段和演唱。又拜梅兰芳为师,更受王瑶卿的教导和点拨。年倒仓回复后到上海演出,引起轰动,年再次到上海,使上海观众欣喜若狂,艺术也逐步趋于成熟。

图为:程砚秋

(2)王瑶卿17岁时“倒仓”,18岁嗓音复原。

(3)余叔岩(-),年春倒仓,改唱武戏。这一年,余叔岩18岁。后来,嗓子越来越哑,乃于年暂时放弃舞台生活,回京休养。这时,他一方面再拜张淇林(长保)为师,学习武戏,作嗓子不能恢复的最坏打算:另一方面,苦心钻研谭派艺术,跟谭鑫培学戏,艺术大进,成为“余派”创始人。

(4)谭鑫培(-),11岁入金奎科班学习武丑和武生,后改武生及文武老生,20岁倒仓后一度加入草台班跑江湖,唱武生,有时还替商家押运货物当保镖。谭鑫培倒仓后练出一条“云遮月”的好嗓子,能高能低,能狭能广,成为一代名家。

图为:谭鑫培

(5)周信芳(-),7岁登台,一亮相就红遍大江南北。15岁时倒仓,嗓音变沙哑了,周信芳采用“化短为长”的方法,自创了嗓音沙哑、别具一格的“麒派”唱腔,被业界和戏迷奉为大师。

图为:周信芳及他的子女

(6)高庆奎(-),12岁登台为谭鑫培配演娃娃生,18岁变声后从李鑫甫练武功学把子。高庆奎、余叔岩、马连良被誉为须生“三大贤”,高庆奎嗓音甜脆宽亮,高亢激越,世称“高派”。年5月嗓音失润,直至无法正常演出。年终因嗓音塌中及积闷怅惘,“哑痨”愈发严重,竟至咽喉红肿恶化不能进食而卧床不起,年2月4日(腊月十九)凌晨5时40分病故于烂漫胡同寓所。

图为:京剧老照片

梨园界有这么一句话“练武的靠膀子,唱戏的靠嗓子”,这就明确说明,一个人要是没有好嗓子,就别想吃这碗“开口饭”。根据文献记载,几乎每个演员都有“倒仓”的体会,“塌中”在不少中老年人中也很常见,但是,由于当时医学不发达,这些演员的嗓音疾病一定没有得到过正确诊断和良好的治疗。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倒仓”就是“青春期变声”,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到12-15岁时,在激素,主要是性激素的作用下,嗓音就会由童声转变为成年人的嗓音,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男性儿童的高音调嗓音,在医学上就称为“青春期变声障碍”,在戏曲界就是“倒仓失败”。由于许多京剧演员都是从小就开始学戏,他们必然要经历这个变声过程。

“倒仓”并不是十分可怕,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度过变声期。但是,“塌中”就不一样了。现在我们知道,成年以后嗓子变坏称为“塌中”。“塌中”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可以包括老年性嗓音变化,但是,王瑶卿出现“塌中”时只有46岁,高庆奎“塌中”时只有44岁。不应当属于老年性发音障碍,因此,笔者认为,在诊断为“塌中”的演员中,还应当包括一些声带病变,比如慢性喉炎,声带息肉,任克间隙水肿,室带性发音障碍,声带囊肿等。笔者在临床上工作多年,也曾经给一些“职业性嗓音使用者”看过病,在这些播音员、歌手、戏剧演员中,有人就有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等疾病,通过手术恢复了正常发音。

在20世纪40-50年代,嗓音医学还处于萌芽阶段,纤维喉镜,电子喉镜还没有问世,还无法清楚地看到声带的病变,对嗓音疾病的诊断只能依靠病人的主诉和医生对嗓音的评估,不可能作出例如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囊肿这样正确的诊断,笼统地归类到“塌中”的范畴,当然是不正确的了。笔者相信肯定有一些演员的嗓音疾病根本没有得到过正规的治疗,例如,王瑶卿46岁时“塌中”,他得的是哪一种声带疾病,是声带息肉吗?接受过什么样的治疗?高庆奎44岁时塌中,“哑痨”愈发严重,竟至咽喉红肿恶化不能进食而卧床不起,第二年就病故了,是喉结核吗?

所以,笔者认为,对于戏曲界的“塌中”应当做深入的研究,不能一概而论。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嗓音医学,特别是艺术嗓音医学的重要性。另外,对于嗓音疾病的宣传教育,以及对嗓音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熟知的,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萧长华、马连良、张君秋、谭富英、高盛麟、裘盛戎、俞振飞、叶盛兰、王玉蓉等,他们一生都保持了完美的嗓音。这应当归功于对嗓音的保护,比如,避免用嗓过度,远离烟酒,忌过冷过热食物,饮水量充足,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出现轻度的嗓音疲劳,要注意嗓音休息。

如果在年轻时不注意身体健康,贪吃、酗酒、吸烟无节制,生活放荡,不注意劳逸结合,到了中年或老年期,由于演出过多,劳累过度,体力和精力不足,再加上人到中年,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呈下降态势,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增大,生活缺少规律,心情郁闷等,就增加了出现嗓音疾病的风险。

总之,对于“职业性嗓音使用者”的嗓音疾病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医院王荣光教授的《古今名人与耳鼻咽喉疾病》一书(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出版),本文获得作者授权发布,未经王荣光教授授权禁止其他媒体转载)

欢迎







































白殿风病传染吗
北京看白癜风病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wh/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