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症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316/4591484.html

新冠疫苗接种过程中

总有那么一些故事

那么一些人

那么一些瞬间

让人感动

让人心中泛起涟漪

截至6月3日,全市累计为17万市民接种了第一针新冠疫苗,这日起开始进行第二针疫苗的接种工作。各接种点的医护人员又开启了“陀螺”模式连轴转,加班加点,为广大市民建立起免疫“城墙”。6月4日,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采访了数位坚守在接种点的白衣天使。

十米距离一天走出两万多步

叶巧,注射室责任组长,两个孩子的年轻母亲。从今年1月3日我市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以来,她就负责疫苗接种全面工作。统筹安排,疫苗管理、清点,维持秩序、流程引导、答疑解惑、汇总上报等等,所有工作叶巧都事无巨细。从接种室到接种台不到十米的距离,她一天要走出2万多步。

▲叶巧

随着接种新冠疫苗的市民热情高涨,接种任务越来越重。为让排队者尽快接种,叶巧带领队员常常加班延时服务,近17个小时的连轴转,最长时间从早上7点到深夜12点。因长时间连续工作,5月24日,叶巧身体出现极度不舒服,从未有过的失眠也折磨着她。但她深知肩上责任重大,第二天又打起精神,坚持到深夜最后清点盘仓,那一天完成了人的接种,创下日接种的新高。那一刻,在人去楼空寂静的接种室里,叶巧哭了,眼里有泪,更有喜悦。

“疫苗是我们筑起防疫‘城墙’的砖,为了全市人民的安康,再辛苦,一切都值了。”面对记者的采访,叶巧嘶哑的声音里含着一份坚定。

同一句话一天重复近千遍

“吃过早饭吗?”“24小时不能洗澡,三天不能喝酒”……在接种台,年轻宝妈唐嘉欣用嘶哑的嗓子一遍遍温柔地提醒每一位接种的市民。口干舌燥,仍旧不厌其烦,热心肠的她,还总爱多“唠叨”几句,暖心的安慰,消除了接种市民的顾虑和担心。

▲唐嘉欣

刚休完产假不久,3医院医院进行接种工作的唐嘉欣,最多的一次一天接种了近千人。每天重复着核对,询问健康情况,确认疫苗,抽药水,消毒、打针,交待注意事项,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有时胳膊都抬不起来,睡一觉起来,哪里都疼。为了节约时间连水都不敢多喝,每次结束后,才拿起一瓶矿泉水,一口气喝个痛快。

“每天重复着一件事,一句话重复近千遍。有些市民看我们那么嘶哑的嗓子会说,姑娘,不用说了,我都知道,休息下嗓子。每每这时,内心感觉特别温暖,像打了强心剂,本来累得快直不起的腰,瞬间来了精神。”说到这些,唐嘉欣腼腆地笑着,像个孩子。

严格把关一天填表数千张

黄氏响声丸吃了几盒,嗓子还是哑的应急办主任张明娟,负责在登记口帮市民登记《市民知情同意书》。她娇弱的身体里却藏着大能量,面对平均每天两三千人的排队登记,最高峰时达到多人。她不仅帮市民填写知情书,还要仔细审核已填好的表,哪怕一个字都要纠正过来,只为减轻后面录入工作的困扰。不仅如此,她还协助维护秩序,安抚劝说因长时间排队而焦躁的人们。

▲张明娟

家住桃医院较远,每天6:50就出门,超大的工作量,晚上回到家中她就瘫倒在床上,不愿说话,两个孩子也无暇顾及。丈夫虽有微词,但还是一个人将两个孩子照顾好,为她端上一杯热茶,替她揉揉肩,按按背。再送上一句暖心的话:“你守护健康,我守护你!”

采访中,无一例外,她们的嗓子都是嘶哑的,但每个人都特别乐观,笑着自嘲是一群“公鸭嗓”。最忙的时候,接种团队21个人,都曾连续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为了节约时间,让市民尽快把疫苗打完。她们早上基本都不喝水,午饭也只是简单地吃几口。虽然如此,有时还会遭到一些等候市民的牢骚和怨言。面对市民的不理解,她们没时间去辩论,而是默默地准备了糖果和纯净水,让等待久了的市民吃上一颗糖,喝上一口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人员的使命。

记者:胡菊妹

贵溪这些集体和个人拟推荐全省先进重拳整治遮阳伞反弹现象,贵溪交警持续发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zz/1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