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瑰宝,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回归大自然呼声的日益增长,人们对天然药物的向往和需求越来越强烈。药用植物是中医药事业的原材料,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对中草药需求量日益增加,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迫切需要人工育种。下面介绍一种药用植物及其繁育推广技术。

龙脷叶(学名:SauropusspatulifoliusBeille)是大戟科、守宫木属常绿小灌木。原产于越南北部;马来半岛和中国(福建、广东、广西等)有栽培,一般栽培于药圃、公园、村边及屋旁。

常绿小灌木,高10-40厘米;茎粗糙;枝条圆柱状,蜿蜒状弯曲,多皱纹;幼时被腺状短柔毛,老渐无毛,节间短。叶通常聚生于小枝上部,常向下弯垂,叶片鲜时近肉质,干后近革质或厚纸质,匙形、倒卵状长圆形或卵形,有时长圆形,顶端浑圆或钝,基部楔形或钝,稀圆形,上面鲜时深绿色,叶脉处呈灰白色,干时黄白色;托叶三角状耳形,着生于叶柄基部两侧,宿存。

花红色或紫红色,雌雄同枝,2-5朵簇生于落叶的枝条中部或下部,或茎花,有时组成短聚伞花序,着生有许多披针形的苞片;雄花:花梗丝状,萼片6,2轮,近等大,倒卵形;花盘腺体6,与萼片对生;雄蕊3,花丝合生呈短柱状;雌花:萼片与雄花的相同;无花盘;子房近圆球状,3室,花柱3,顶端2裂。花期2-10月。

龙脷叶是一种优良的室内观赏植物,也是一种极具岭南特色的南药和壮药。龙脷叶的叶可药用,可清肺止咳、化痰平喘。治肺热咳嗽、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炎、失音、肺结核、咽喉痛等。

龙脷叶主要用组培繁殖。但组培成本太高,相比之下,在龙脷叶大规模种植上,采用由李长潇研究员发明的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RNPC)无疑将加快龙脷叶产业化进程。该技术只需一叶一芽,材料简单,而且生根成苗的时间却大大缩短。整体上看采用李长潇研究员发明的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对龙脷叶进行无性快繁,能无变异、低成本、短周期、大规模、产业化大规模快繁生产,快速向社会各界供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dihd.com/zcmbzz/14724.html